2025年08月23日
第03版:

诗河词海话七夕

王连想

在诗词的河海中,七夕不单是一年一度的鹊桥相会,更是诗人对爱情美好愿望的表达。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唐代诗人杜牧用细腻的笔触将宫女在七夕之夜的哀怨与期望书写出来,揭示了举目无亲、百无聊赖的苦闷,也展现了诗人对牛郎织女传说的向往和对美好爱情的渴望。

宋代诗人秦观在《鹊桥仙·纤云弄巧》中写道:“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以七夕节为背景,借助牛郎织女悲欢离合的故事,赞美了爱情的纯洁、坚贞。尤其是结尾的“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升华着全诗的情感。

人与人相知、相恋、相爱,如果能像牛郎织女一般,对待爱情忠贞不渝,心中时刻记挂着对方,即使不能朝暮相伴,又有什么关系呢。但往往事与愿违,所以人们才对这样的爱情充满了期待与幻想。

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七夕》诗云:“鸾扇斜分凤幄开,星桥横过鹊飞回。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诗人在七月七日仰望天空,遥想牛郎织女见面的场景,由此想到与爱妻阴阳两隔,内心无比凄凉。这种滋味,远远不及牛郎织女的每年一见,表达了诗人对亡妻的怀念。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唐代诗人林杰在《乞巧》这首诗中,点明了牛郎织女相会的故事,更将笔墨用在七夕民俗中。家家户户红线穿针、望月祭拜,希望能获得像织女一样的巧手,来做出人人艳羡的女红。

诗圣杜甫曾作《七夕》一诗:“牵牛出河西,织女处其东。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看似仅仅一河之隔,但浩渺的银河将牛郎织女远远地隔开,若没有喜鹊每年搭桥,他们也只能遥遥相望。

这种遗憾之情再深刻,似乎也比不上清代纳兰性德《浣溪沙》抒写的种种悲伤。“风髻抛残秋草生,高梧湿月冷无声。当时七夕记深盟。信得羽衣传钿合,悔教罗袜葬倾城。人间空唱雨淋铃。”一个“空”字,将过去每到七夕都互诉山盟海誓的感人场面推翻了。牛郎织女还可每年相见,而今每到七夕只留下自己对着寒月哭泣了。

七夕的诗词,寄托着诗人的情感和精神追求。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感受古人对爱情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在文化的力量和诗词的魅力感召下,一起品味七夕,领略千年的浪漫与美好。

2025-08-23 王连想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210609.html 1 诗河词海话七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