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16日
第03版:

我的伯父种衍绪

山歌

高山巍峨,松柏常青。每当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每一次拜谒纪念碑,我都会想起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伯父。

伯父种衍绪,1920年出生在微山湖畔一个农民家庭。因老家门前是明清时期的京杭大运河,伯父小的时候,祖父常年使船于镇江等地谋生,又不识字,每写家书,必求于人。祖父就发誓,“砸锅卖铁”也要供我伯父识字念书。

伯父12岁入私塾,读完了四书与诗经,23岁即1943年10月,在滕县柏山乡(今枣庄市薛城区常庄镇)报名参加八路军鲁南军区。抗战胜利后,编入山东野战军第八师二十四团,成为一名机枪手。

1946年6月,国民党撕毁停战协定,着手对山东解放区重点进攻。与此同时,我八师先后攻克峄县、滕县、枣庄等地。接着,中共中央提出“出击华中、保卫两淮”,不久山东野战军奉命向皖北泗县挺进。泗县,位于皖东北平原,古称虹县、泗州,属淮河流域。隋唐至北宋大运河流经此地,又恰在汴河故道上,“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因此,我的家乡常称泗县战役为“泗州战役”。

那是1946年8月2日,八师接到攻打泗县县城的任务。当时部队驻扎台儿庄以南的宿羊山一带,指战员冒雨急行五天五夜,到达泗县城北附近。由于国民党军队抢先占领我抗日游击区——泗城,并构筑了防御工事。大户人家的房子几乎都驻有敌人,巷战又是桂系军阀第七军一七二师的擅长,飞机频繁低空扫射、轰炸,师直、山炮营就在城内。

8月7日22时攻城,我八师主攻大、小北门及北门外围据点,随之打响的还有二纵、七师、九纵。他们一部分攻击东、西两个城门,大部来阻援。是夜,防御北门的敌人非常松懈,天空披着雨幕,不承想八路军已经攻进城内。

八师第一梯队用5个营的兵力,迅速占领桥头堡和两个北门,并且连续攻进城区中间位置状元街以北区域。敌人在状元街两个十字路口,挨着老汴河已修筑了地堡与工事,使我军无法向南推进。

次日,敌人从失败中清醒过来,飞机、大炮狂轰乱炸我攻城部队,攻城受阻,伤亡大部,小北门护城桥也被炸断。8日黄昏,我第二梯队3个营涉水过河,再投入战斗,巷战一昼夜,伤亡又是惨重。在无法增援的情况下,被迫于9日夜撤退。

敌人从南门不断增加兵力,而我方攻城人员用得少,加上兄弟部队冲击城内难度太大,虽然一度逼近东门与攻进西门,在寡不敌众的情况下,致使八师伤亡2417人,我方则歼敌达3000余人。

两天两夜的激战中,敌人先后在城兵力5000余人,而我两个梯队突破进城不足4000人。“泗州城、三里三,东西、南北一样宽”,双方近1万名官兵反复争夺、厮杀、白刃,胶着在整个街面,偌大个护城河都让血水染红了。

这年10月,陈毅军长以战略家的革命胸怀与担当,给八师写了一封信,其中一段说:“三个月来未打好,不是部队不好,不是师旅团不行,不是野战军参谋处不行,主要是我这个统帅犯了两个错误:一个是先打强,即不应打泗县,一个是不坚守淮阴。”是的,没有百战百胜的将军,确有百战百胜的经验。

如同八师师长何以祥在以后的回忆录《泗城血战》中写道:“暴雨大水,使我炮兵不能及时投入战斗,使我遭到严重杀伤。暴雨大水,使我手榴弹、炸药、弹药受潮失效,再加上敌机轰炸,使我后续部队天亮后,难以进城参战,入城部队被迫转入防御,遭受杀伤。”骄傲与轻敌,优势与分散,信息与变化,仓促与疲劳,这些原因,此役都已显现。

伯父是于8日黄昏同第二梯队冲击城里的,他和战友们与敌人激战一夜。黎明时分,已战至前沿街口,占据一栋楼房。他把一张床靠在墙上,用脚蹬着,机枪支在小窗口。

伯父是重机枪班班长,1米8多的个头,着实威武。枪筒打红了,命令战士弄来雨水浇灭,不停地射击对面的敌人。“哒哒哒”的机关枪声,就是并肩战斗的号角与支撑。墙外,子弹密集如雨,只能死守。

19时许,接到师部撤退命令,伯父所在的五连作为掩护战友撤退的连队,当全连只剩60多人时,他们毅然坚守到最后撤离。敌人山炮又数次轰来,伯父身负重伤,后被战友从废墟中扒出,抬上木拓车,用老百姓家的毛驴拉着转移,在被战友架着泅渡北护城河时不幸罹难。

伯父所在的二十四团,有着抗日的历史荣耀,八师被称为“陈毅袖筒里的小老虎”。其前身包括一一五师老三团、五团连队,以此为基础扩编而成八师。他们攻坚克难,能打善战,曾涌现出“华东战斗英雄”郭继胜、“一等功臣”种衍海等著名烈士。《微山县志》记载,这次泗州战役,仅微山籍(尚未建县)指战员就牺牲108人。

70多年后的夏季,沿着革命前辈的足迹,我寻访自古兵家战略要地——泗县城。坚固的城垣没有了,曲折有致的护城河还在,穿街的老汴河早已让岁月湮灭,新的绕城的汴河,还有崛起的城区人头攒动,商铺毗邻,高楼矗立。

我沿着新改建的北护城河(古运河)行走,河宽十多米,静静的河面映出泛泛的波纹,火辣辣的午间,偶有溜河风阵阵吹来。石砌的堤岸枝叶繁茂,草丛间的花朵灼灼开放。谁能想见,70多年前的泗城之战在这里上演。

当时,作为北护城河的老运河,由于连日雨水河宽扩至30多米,水深达4至6米。我朝着小北门方向走,忽地从水边蹿出一只翠鸟,朝着马场陵园方向飞去。

马场革命烈士陵园,坐落在县城东北部的四山前,原先这里安葬着泗城战役牺牲的指战员。后来,城区改造中散见许多烈士遗骨,师老部队和泗县人民政府决定于2013年出资修建扩容陵园。进入陵园,首先看到的是对面一块石碑上写着“追思园”,前边平台刻有文字。它的右侧,是师长何以祥题写的“军魂”两个大字,四方底座正面有碑文,简述泗城战役的概况。

南侧竖立3块石碑,中间那块镌刻着“烈士之墓”,我轻轻地将祭酒洒向墓旁,嗓音哽咽:“伯父,我看您来啦。”随后手持鲜花,依次走过有名或无名烈士墓前,恭敬默哀。

伯父和那些牺牲的战友们,从抗战的烽火中走来,没有看见新中国的和平与繁荣,忠魂留在了他乡,殷红这片可爱的土地。这里有鲜花翠柏簇拥,这里有山川河流相伴,这里有星光白云循绕,这里有铭记他们的后来人……

2025-08-16 山歌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210101.html 1 我的伯父种衍绪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