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彬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举措。这离不开利益联结机制的创新、特色品牌产品的打造、产业链的拓展以及产业集群的赋能。
创新利益联结机制,确保红利惠及农民。发展乡村特色产业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尊重和维护农民的主体地位,通过机制、模式的创新,不断调动广大农民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比如,可以通过与涉农企业在农业技术培训指导、农业保险、银行贷款以及产品营销等方面开展合作,提高农民参与产业发展的意愿;可以让农村深度参与生产、加工、服务、销售等产业发展各环节,让农民成为产业发展的主体和主要受益者;在农村发展项目时,可以采取“订单收购+分红”“农民入股+保底分红+按股分红”等方式来达到“企业+农户”的利益联结模式,真正让广大农民共享产业发展成果。
强化特色品牌建设,提升市场竞争能力。乡村特色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特色品牌的打造,形成品牌效应,使乡村特色产品具备强有力的核心竞争力。品牌产品重在同其他产品的差异性。要立足资源禀赋优势,差异化发展特色产业。基于一方水土,开发乡土资源,突出地域特点,体现当地风情,可避免同质化带来的滞销风险,更好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还可以与文化、体育、旅游、康养、研学等服务业深度融合,推动乡村特色产业向多元化、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培育乡村产业发展新动力,这样的产业才能从差异化中提升吸引力,拥有持续力。
不断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促进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要重视农业产业链建设,补齐农业产业链短板,积极促进产业链的拓展和延伸。可以通过引导农产品粗加工、精深加工企业下沉基层,引导大型农业企业对农业副产物进行综合利用,引导农业相关服务行业下沉乡镇,为农业发展提供更精准和便捷的服务。保证各环节有序进行、有效衔接、协同发展,要将新兴科技融入产业链各环节,进而推动农业产业链的现代化,充分发挥不同环节的有机整体作用。要打造开放式产业格局,发挥产业链条的优势作用,强化农业产业链条的人才支撑、技术支撑、资金支撑,提高产业竞争力。
做优做强产业集群,平台赋能全面振兴。促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打造乡村全面振兴“新引擎”,要围绕特色产业形成产业集群,推动乡村产业在镇域范围内聚集,充分发挥产业聚集效应的优势,增强聚集区对周边村落的带动作用。要聚焦特色优势产业,充分发挥特色产业的示范作用,培育出一批品牌化的支柱型产业,以支柱型特色产业为引领,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进而做优产业集群、做优平台载体。要充分发挥好第一产业的基础支撑作用,将现代新兴科技融入农产品培育种植中去,提高综合生产能力。要协调好第二、三产业与第一产业之间的联通,推动第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作者单位:中共曲阜市委党校 本文系2024年度济宁市党校系统科研项目结项研究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