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村子里做豆腐的人只卖热豆腐。刚做好的豆腐,还冒着热气,就拿去卖,吃的时候还冒着热气,若是心急,会被烫到。
我在老宅里长大,邻家爷爷就是卖豆腐的。他有些耳聋,名字中有个宣字,被村里人喊作“聋宣”,十里八乡都知道他。聋宣爷爷做豆腐的场地,只是个简单棚子,下面一个土灶,放一口大缸,一个电动磨盘,一个制作辣椒酱的老旧机器。
聋宣爷爷将昨夜泡好的豆子放进机器,随着巨大的声响,豆汁从磨盘中缓缓流出,被倒入锅中。邻家奶奶早在一旁点燃了土灶,将豆汁煮开,盛入大缸点上卤,稍微凝固后,如是嘴馋,就可以盛出来吃豆腐脑了,撒上一点白糖,吃起来又嫩又甜。
把豆腐脑盛出,倒入聋宣爷爷自制的模具中,盖上模板,压上重物,接下来等待时间发挥作用就可以了。做好的豆腐,被抬上小三轮车,村里就会响起聋宣爷爷的叫卖声:“热豆腐——”
村里人习惯了聋宣爷爷卖豆腐的规律,不需要叫卖声,到时间就会在街上等着。有人来买豆腐,聋宣爷爷会下车拿出一个小白盘,用塑料袋罩上,揭开盖着豆腐的白布,拿刀切出一块,只需简单划几刀,淋上自制的辣椒酱,一盘热豆腐就好了。
大家围着小三轮,端着豆腐,边吃边聊。吃的人不着急,聋宣爷爷也不着急,偶尔会有人大声地冲聋宣爷爷喊“今天豆腐不错”。聋宣爷爷听到了,在一旁笑弯了眼睛。
父亲和哥哥是热豆腐的忠实爱好者,倘若俩人在家,聋宣爷爷家的第一块豆腐肯定是被我家买走的。后来聋宣爷爷年纪大了,做不动了,有好几年村子里都没有人再卖热豆腐,按时在街上等的人,也渐渐不等了。
村子里有了超市,开始卖凉的“热豆腐”,也有了油豆腐。村里人吃不习惯,后来无奈,也就慢慢接受了。如今,据说邻村有个人开始卖热豆腐,只是有时候还没有到我们村里,就卖没了。所以,现在有人到时间骑着车去邻村买,就像当年等聋宣爷爷的热豆腐一样。
我虽然也喜欢吃热豆腐,但不像父亲和哥哥一样嗜好。只是如今在城市工作,没见过有人走街串巷卖热豆腐,反而更怀念那个味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