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09日
第03版:

谷亭寻韵

于德华

谷雨刚过,鱼台东鱼河的水漫出了温润。看水杉树的影子在春光里摇晃,忽然就懂了,这千年古镇让人流连,原是被酿成了一坛陈年的酒,一砖一瓦都浸着故事。

溯回千年,宁母亭的檐角曾挑起六国的风云。诸侯会盟的车辙早已湮没在尘埃里,却留下“止戈为武”的智慧,像河底的鹅卵石,在岁月冲刷下愈发清亮。文昌阁的飞檐上,墨香从未散去,那些在此论道的贤人,身影早已化作阁角的铜铃,风过时,便有清越的回响在古镇上空萦绕。

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稻改,是刻在谷亭人骨血里的倔强。千顷良田碧波,到如今的田畴方正如棋盘。渠水潺潺,春有菜花金黄,夏有稻浪翻涌,秋来稻香漫野,冬雪覆盖时,又成了一幅素净的水墨画。最动人的是东鱼河的晨雾,薄纱般笼着河面,渔人摇着小船穿行其间,恍若误入桃源。

夏日的河堤是自然的盛宴。千亩荷塘铺开绿缎,荷花初绽时,粉白的花瓣托着露珠,像少女鬓边的簪花。孩子们趟着水采莲,惊起的蛙声与笑声齐飞。龙虾在苇叶间穿梭,毛蜗牛背着壳在泥滩上散步。

上岸后,农家的炊烟便袅袅升起,荷花糕的甜香,混着莲叶茶的清冽。银条菜在瓷盘里泛着翡翠光,磨刀鱼煎得金黄,连苲草丸子都带着泥土的芬芳。

堤坡上的中草药圃,是时光的另一种注脚。金银花在篱边攀爬,板蓝根的紫花星星点点,知母与地黄在草丛里暗藏锋芒,更有芍药与牡丹在春日争艳,连空气里都浮动着草木的清芬。乡村振兴产业园里复活的梁公砚,失传三百年的技艺在匠人手中重生。砚台上的山水花鸟,刻的是古镇的文化基因,磨的是岁月的沉酿。

暮色四合,长堤被镀上金边。游人倚栏观鱼,踏浪放歌。孩童在花海追逐,情侣在树下私语。远处的农田飘来晚稻的清香,与河风相拥,酿成一首无声的诗。原来,谷亭的魅力从不在惊涛骇浪,而在这细水长流的光阴里——历史与当下在此重叠,自然与人文在此共生,每一次驻足,都是与千年时光的温柔相认。

2025-08-09 于德华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209647.html 1 谷亭寻韵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