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周末,收废品的丁大姐准时来到家属院。那响亮悠长的吆喝,便在院里回荡开来:“收废品啦!旧空调,旧电视,太阳能,热水器,冰箱冰柜洗衣机,废铜烂铁破车子……”
见我从楼上下来,丁大姐连忙凑过来:“大妹子,你那辆旧车子?那天不是说了吗?别人的给5块,你的我给10块!”见我仍旧摇头,又说:“留着也没用啦,还占个地方,15块,行不?”同样的话,一个月问了我六次。看着她紧追不舍的样子,我只好再次重复:“这辆车子虽然旧了,但是,不卖!”
1997年,在举国欢庆香港回归的炽热七月,我和同为军人的爱人在部队结婚。在师部办公楼后边的公寓楼里,两间二十平方米的小房子,成了我们的温暖港湾。
那时,我们没有任何积蓄。为了节约,我们到家具店,按照房间尺寸订做了几件小家具,买了几样锅碗瓢勺。没有电冰箱,没有洗衣机,就连窗帘都是我选了花布自己裁的。唯一的家用电器,就是一台小电视,是我和爱人攒了半年的工资。新房虽然简单朴素,却整齐有序,纤尘不染。
爱人在司令部,我在政治部,我们一起上班,一起回家,工作繁忙而紧张,时常加班加点。深秋时节,部队组织山地进攻战斗实弹战术演习,机关抽调精干人员进入演习指挥部。
我们被同时选中,爱人是指挥部参谋,我担任现场解说。我们身着迷彩服,奔忙在演习现场,被战友们称为并肩战斗的战地夫妻。工作之余,我们走出营区,牵手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感受着轻松愉悦,畅想着美好未来。
一个周末,爱人说:“咱们去买辆自行车吧,节假日的时候,我用自行车驮着你,咱们可以去更远的地方!”我欣然同意。商场里的自行车很多,令人眼花缭乱。我们选了一辆凤凰牌自行车,又配了一个车筐,一共410元。
出了商场,爱人就骑上车子,招呼我坐上去。我们沿着路边一路向前,开心的笑声伴随着清脆的车铃声,引得路人纷纷侧目。尽管只是一辆自行车,我们却视若珍宝,高兴得好多天没睡好觉,每天都要看好几遍。
每当完成紧张的工作任务,爱人就骑着自行车,我坐在后面,有时在市区逛街,有时到郊外看景。自行车载着我们携手的身影,载着朝夕相伴的幸福甜蜜,载着志同道合的理想抱负,走过初春的花草,夏夜的荷塘,秋天的落叶,冬日的飞雪。
我们非常爱惜自行车,爱人专门买了车油,准备了五六条小毛巾,只要有一点空,就把车子搬到楼前,擦得银光闪亮。
爱人担任作战参谋后,工作更忙了。除了本职工作,还要时常随首长下部队,检查指导或考核,每次短则三个周,长则几个月,一年中有多半时间不在家,这对于军人家庭来说,是习以为常的事。
为了挚爱的国防事业,我们把聚少离多的不易深埋心底,互相鼓励,互相支持,在各自的岗位上拼搏,用汗水赢得一项项荣誉,多次获得表彰奖励。
有天半夜,随着一阵狂风,窗户被刮开,外面突然下起大雨。一时间,风疾雨骤,电闪雷鸣。我被惊醒了,想起自行车还在楼前,顾不上拿伞,箭一般冲下楼去,冒着大雨把车子扛到房间里。
看着车子沾满泥点、树叶和雨水,我心疼不已,立刻拿来干布车油,一点一点仔细地擦拭车子。两个小时后,看着车子重新闪亮如初,我长舒一口气,脸上露出笑容。
站起身时,才发现两腿早已麻木僵硬得失去知觉,半天动弹不得。爱人从部队回家时,我对他说起这件事,他说:“非得冲到雨地里扛车子?雨停了再扛不行?车子淋了雨没啥,你着凉了呢?生病了呢?车子比人还重要吗?”看着爱人责怪的目光,我低声说:“车子淋了雨就生锈了,我会心疼。”爱人笑着摇摇头:“你呀……”
每次爱人下部队回来,我们都会骑着自行车,到最喜欢去的那个名叫“吃光”的小餐馆。一份酸辣土豆丝,一份醋溜大白菜,两碗素馅水饺,一边开心地吃着几十元钱的饭菜,一边说着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话题,久别重逢的喜悦充盈在心里,一顿极其普通的家常饭,成了无与伦比的美味佳肴。
爱人不在家的时候,我经常在楼前擦拭自行车。
一天,同年入伍的战友邹燕骑着车子从大门进来,看见我,连忙停了下来。看着我的自行车,再看看自己的,嘴巴立刻张成“Ο”型:“哎呀!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你这车子还这么新,锃明瓦亮的!再看我的,买得比你晚,现在都成这样啦。你看,黑不溜秋的,尘灰暴土的,还生了这么厚的锈,辐条断了好几根,链子掉了好几回,脚蹬子换了好几个,吱吱嘎嘎的,除了铃铛不响,哪儿都响!”
我笑着说:“不给牛吃草,还想让牛拉犁?你得好好保养呀!”邹燕看看四下无人,调侃地说:“真是惭愧呀,我这车子从买回来,一次没擦过,风吹日晒加雨淋,经常轮子朝天歪在那里,嘿嘿……”
1998年,部队奉命换防,爱人随前指人员提前进驻新营区,负责勘察营区地形地貌,了解周边环境,调查社情民情,与驻地党委政府沟通协调,为进驻后机关的安排,部队的配置,尤其是训练场地和武器弹药库的定位,后勤保障和配套设施建设等诸多事项,规划设计,制定方案,每天都忙到深夜,任务非常繁重。
年底,前指任务完成,部队开始换防。无数辆军车,长长的车队,人员物资满满当当。搬家时,除了必要的东西,我把自行车用帆布包裹严实,装上了卡车。新的部队营区地处丘陵,远离市区。每逢周末,自行车便是我和爱人外出的重要交通工具了。
一年后,随着一纸调令,爱人离开师部,调到家乡的部队,我们重新开始了两地分居的生活。在相距遥远的日子里,我骑着自行车,如同一只孤独的雁,走在我们曾经去过的那些地方,内心充满酸涩。
天各一方的我们,望着同一轮明月,一封封诉说着思念和期盼的书信,一次次舍不得放下的军线电话,温暖着彼此的心,成为最坚强的力量。
爱人在来信中写道:“调回来的这些日子,我时常梦见骑着车子驮着你,到咱们走过的那些地方。盼望着,盼望着,我们一起上班,一起回家,相亲相爱,永不分离,这一天早日到来……”两年后,我终于调回爱人所在部队,望眼欲穿的等待,再次化为幸福团聚的泪水。
金秋十月,我们的女儿出生了。远在老家的父母,为了解除我们的后顾之忧,主动请缨,帮我们照看女儿。他们把家门一锁,坐着火车来到我们的小家。从此,买菜,购物,驮东西,自行车成了父亲这位老军人的战马。
细心的父亲买来一个漂亮的婴儿椅,安在自行车后座上,还装上一个防风防雨防晒的小车篷。我和爱人上班后,父亲就和母亲一起用自行车推着孩子出去玩,他们的足迹遍布绿地公园、超市商场、大街小巷。
女儿两岁半时,爱人让父亲送她去社区幼儿园。那天上午,父亲把她交给幼儿园的张老师,转身躲在大门边的角落里。女儿随即在张老师怀里挣脱着哭闹起来,张老师说:“别哭了,别哭了,爷爷回家了。”
没想到,女儿一边哭,一边用手指着停在门外的自行车说:“你骗人,爷爷没回家,爷爷的车车在这里。”原来,幼小的女儿早已对这辆自行车有了深刻的印象。
女儿三年幼儿园和五年小学,先后变换了四个校区。近的离家几百步,远的要过十几个红绿灯。从女儿出生到小学毕业,尤其是上学之后,十二年的时间,一直是父亲骑着自行车,早出晚归又接又送。
遇上刮风下雨,天气寒冷,父亲就用大衣罩着女儿,自己小心翼翼地蹬着车子。母亲则在家里做饭洗衣,拾掇家务。我们下班回到家时,看到的是饭桌上热腾腾的饭菜,女儿在认真地写作业。客厅里,或是父亲帮母亲捶肩,或是母亲给父亲敲背,家里明亮洁净,处处涌动着温暖和亲情。
女儿升入初中后,父亲对我们说:“这些年,咱们一家老小生活在一起,共享天伦,其乐融融。现在,孩子大了,我们也放心了,老家里你奶奶一直念叨着让我们回去,她都九十多岁了,身边也离不了人啦!”
母亲说:“是啊,这么多年不在家,老家的房子都长草啦,也该好好拾掇拾掇啦!放假的时候,逢年过节的时候,如果有空,你们就带着孩子回老家住些天,咱那里山好水好庄稼好,也是风水宝地哩!”
父亲把自行车的钥匙放到我手里,“车子擦得干干净净,保养得很好,啥毛病没有!”
父亲和母亲回老家后,自行车重新成了我的交通工具。这时,爱人担任了团级单位主官,驻地离家二百多里,工作依然紧张繁忙,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每天,我骑着车子接送女儿,日子忙碌而充实。
女儿升入高中后,为了上学方便,我在学校院内租了间小屋,让女儿有了更多的学习时间,我则骑着车子往返于学校和单位之间。那条长长的西街,繁华的路段,幽静的小巷,每天都回荡着清脆悦耳的车铃声。
下雨的时候,骑车没法撑伞,我冒雨前行,淋得全身透湿,冻得瑟瑟发抖。寒冷的冬天,我穿着厚厚的棉衣,顶风冒雪用力蹬车。一个起了浓雾的晚上,眼前一片苍茫,什么也看不清。从单位到学校的路上,我不敢骑车,推着车子慢慢地向前走,怕与对面来的行人发生碰撞,一路上不停地按着车铃。
刚到学校的小屋,就接到爱人的电话:“几十年没见过这样的大雾,听说路上碰车的不少,正担心你找不到小屋了……家里的事我顾不上,这么多年全靠你,为了我,为了孩子,为了咱的家,你受的苦,忍的痛,所有的付出,我都记在心里……”
光阴似水,岁月如歌。2019年,女儿高中毕业,顺利考入大学。带着我和爱人的期待,女儿参军入伍,成为一名光荣的空军战士。战友邹燕感慨地对我说:“你总算熬出来啦!真正是辛劳过后,苦尽甘来!这往后哪,你再也不用骑着车子奔波了,终于可以好好歇歇了!下步可以买辆好车啦!”我笑着摇摇头:“还是自行车好,绿色环保,安全牢靠!”
周末的时候,我仍会把自行车搬到楼前,继续擦拭,用心保养。虽然车子已经旧了,没有了当年的光泽,在我心里,却胜过名车豪宅财富万千,任何东西都无法取代,任何时候都不会改变。这辆自行车,直到前年才光荣退休。
这辆自行车,满载着祖孙三代点点滴滴的时光记忆,见证着一幕幕终生难忘的动人影像,见证着爱情和亲情的开心欢乐,见证着红红火火的美好生活。珍藏着车子,就是珍藏着走过的春夏秋冬,珍藏着温馨浪漫的幸福历程,珍藏着同甘共苦的激情岁月,珍藏着刻骨铭心的无限深情……
■心飞扬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