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济宁市生态环境局高新区分局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扎实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多项核心空气质量指标稳居全市首位,实现了同比显著改善,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持续向好。
核心指标全市领跑,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今年1月1日至6月30日,高新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4.38,位列全市第1名,标志着整体空气质量稳步提升。细颗粒物(PM2.5)作为关键污染物,平均浓度降至42微克/立方米,高居全市榜首,居民呼吸健康得到更好保障。蓝天白云成为常态,上半年优良天数比例达到71.3%,稳居全市第1名,意味着居民享受到了更多清新的空气。重污染天数实现清零(0天),并列全市第1名,区域抗霾能力显著增强。
秋冬季攻坚,筑牢污染防线。科学应对重污染天气。密切配合市级预警,精准启动3次重污染天气橙色预警响应。成立4个专项督导组,严格对照工业源减排清单,深入企业一线检查应急减排措施落实情况,确保响应效果。强化重点区域管控。加大巡查力度,尤其对重点企业和敏感点位实施重点盯防,常态化开展夜间巡查,及时发现并遏制污染苗头。严控烟花爆竹污染。围绕国控、省控空气质量监测站点及其周边区域,深入开展禁燃禁放巡查和重点督导,有效减少瞬时污染排放。
VOCs深度治理,削减臭氧前体物。借力上级精准帮扶。成功争取并高效落实生态环境部大气司对济宁高新区的现场帮扶,积极对接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科与清华大学专家团队,自3月起累计开展联合帮扶13次,覆盖工业企业31家次、加油站17家次、储油库1家次。主动开展企业帮扶。区级层面积极行动,累计现场检查工业企业113家次。坚持“帮扶+督导”模式,推动企业举一反三,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紧盯油品储运环节。强化对在营加油站油气回收系统的监管,有效减少挥发性有机物逸散。
移动源强监管,推动绿色运输。提升清洁运输比例。通过座谈、约谈等方式,“一企一策”指导重点企业制定科学提升计划,企业运输结构持续优化。加速老旧车辆淘汰。大力推进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非营运柴油货车淘汰工作,截至6月30日,已淘汰550辆,完成率高达89.29%。214.45万元补贴资金已全部拨付到位,有力保障了工作进度。强化日常执法检查。联合街道开展非道路移动机械检查478台,尾气抽测161台。依托娄庄治超站,路检路查重型柴油货车5430辆,严控超标排放。创新环检机构监管。采用“线上巡查+线下检查”立体模式,对全区10家机动车环检机构实现全覆盖监管。线上巡查27家次,线下检查8家次,有效规范了检测秩序。
通讯员 刘涛 周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