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梁琨
实习生 孙雨涵
在嘉祥县卧龙山街道黄岗村,有一位朴实无华却令人敬仰的村党支部书记——黄海堂。他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耀眼头衔,却凭借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引领这个村庄驶入乡村振兴的快车道。正如乡亲们所言:“黄书记是把村庄扛在肩上的人,更是把咱老百姓装在心里的人。”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支部。”这句话并非空洞的口号,而是黄海堂日常工作中坚定不移的行动指南。他积极推动“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活动日等制度的落实,通过量化考核和激励机制,充分激发“两委”干部队伍的活力。同时,推行“头雁带雏鹰”机制,让经验丰富的老党员引领年轻党员成长。如此一来,每当村里有大事小情,党员们总是一马当先,群众也紧随其后,形成“党员带头干、群众齐心干”的良好氛围。
黄海堂深知,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要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就必须盘活资源、做强产业。他带领村班子成员清理闲置土地和电厂旧址,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与多家公司成功签订租赁协议,村集体经济连年增收。同时,注重产业驱动、赋能强村,带动本村及周边村民就业,实现村庄发展合作共赢。
那段时间,黄海堂每日穿梭在各个工地和项目现场,悉心指导村民施工和管理。尤其是在嘉彩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建设过程中,黄海堂和村民们遭遇了无数挑战与困难——设备未能及时到位、工程进度滞后、天气突变等,但每一次他们都积极应对,毫不退缩。
黄海堂认为,解决好村民的“急难愁盼”是村党支部书记重要的职责,为此,他十分注重做好民生保障工作。走进黄岗村的“幸福食堂”,便能看到老人们围坐在餐桌前,品尝着热腾腾的饭菜。饭后,棋牌室里也不时传来欢快的笑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在这里成为日常。建立“帮到家”服务站,组织党员志愿者为群众提供水电维修、民事代办、法律调解等便民服务;制定考核机制,推动服务站高效运行,真正做到“群众有事,一叫就到”。这些便民服务,让大家真切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与温暖,也让村庄变得更加温馨和谐。
对于村庄精神文明建设,黄海堂也丝毫不放松。他带领村庄积极探索“美德信用+”模式,设立积分兑换超市,引导村民在参与志愿服务、文明实践中获得实实在在的物质奖励;推动“一分田”项目,将集体土地划分给各家各户种菜、养花。如今的黄岗村,文明新风扑面而来,邻里和睦、村风淳朴,先后被授予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省级文明村镇等荣誉称号。
从党建引领到产业振兴,从便民服务到精神文明建设,黄海堂的足迹遍布黄岗村的每一条路、每一座房,他时刻关注群众冷暖,以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推动乡村振兴稳步前进,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来村民的“幸福指数”,赢得了群众的赞许和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