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宁讯(通讯员 孔璐 李舒玉)近年来,兖州区大安镇以“三向联动”为核心路径,深耕基层文化沃土,描绘了一幅硬件升级、活动提质、资源整合的文体惠民新画卷,促进文化服务真正融入百姓生活。
强基固本,筑牢惠民“硬支撑”。聚焦基础设施短板,累计投入与协调资金90余万元,争取文体设施160余件,撬动社会力量支持20余万元,实现了文体服务网络的全面升级。徐村老年课堂邀请济宁市书画协会人员教授书法和国画,目前学员已达20余名。石马村阅读驿站作为全区首家与市图书馆联网统借统还的服务点,藏书3000余册,成为文化惠民新地标。目前,全镇已建成农家书屋36个、文体广场38处、篮球场23个、乒乓球场16个。大安镇综合文化站被评为“山东省乡镇综合文化站特级站”,其4个分站新增活动面积4500平方米,配备棋牌、书画、舞蹈等多元功能室及全覆盖健身器材,让公共文化服务触手可及。
活动提质,释放惠民“软实力”。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分层设计文体活动,打造活力品牌。连续两年举办棋牌大赛、趣味运动会、农民歌手大赛等品牌活动,覆盖全年龄段人群。今年初,“乡韵风华 农艺欢歌”农民文化艺术节暨“三下乡”活动将文艺演出、科普展示、健康义诊等送到百姓家门口。群众文艺队伍蓬勃发展,现有36支文艺表演队、17支广场舞团队。其中,矿山炫炫炫舞蹈队凭借《多嘎多耶》荣获省级二等奖,《蓝色的风》赢得国家级一等奖殊荣。由全镇文艺爱好者组成的“信安剧团”,在节庆农闲时节巡演不断,惠及群众超3万人。
资源整合,构建发展“共同体”。打破部门壁垒,联合妇联、老龄工作岗、卫生院成立“文体健康联盟”,创新推出“健康舞步义诊日”等活动,实现场地、活动、资源“三共享”。深入挖掘本地家风家训与历史底蕴,建成家风馆、村史馆、民俗馆等特色文化空间。东葛村积极争取118万元资金,高标准打造村史馆与文化广场,成为乡村文化振兴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