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柳
高考日渐临近,随后便是志愿填报环节。考试成绩的重要性自不必言,但志愿填报也不可忽视。填报志愿时,考生往往面临学校、专业、城市等多种因素的考量,如何选择才更科学、更可靠?近日,就高考志愿填报问题,本报记者专程采访了我市升学规划指导师王吉峰。
“志愿填报是一个基于个体实际情况作出选择的过程,考生须在充分认识自我的基础上选择大学和专业。”王吉峰说,报好志愿,最重要的基点是充分了解自己,这涉及对自身性格、兴趣、能力和职业倾向的深入考量。
据王吉峰介绍,做好高考志愿填报,最重要的是确定大学所学专业。“大学专业的选择主要围绕三个方面来确定,首先,围绕学生的性格、能力、兴趣、价值观、学科特长、家庭状况资源等因素综合考虑,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不要盲目选择所谓的‘热门’专业,要用发展的目光去看待专业。”王吉峰说,其次,要围绕高校对学生身体健康状况的要求,明确自己能够报考的专业,区分好“不予录取”和“不宜就读”。其中,“不予录取”是由于学生身体条件不符合专业要求,即使过了投档线,高校也会予以退档;“不宜就读”是指即使高校录取了,但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可能会存在困难和障碍。家长和学生在报考时一定要注意专业对身体条件的要求,避免出现退档等报考事故。此外,要围绕就业、深造等情况来确定专业,“以就业为导向才是正确的报考思路,大学毕业后最终要走向就业,深造的目的最后也是为了就业。如果本科学历选择就业,可以选择电气、机械等专业;如果选择考研、读博等深造路径,可以选择电子信息等专业。”王吉峰说。
在大学选择上,王吉峰表示,最好选择所学专业实力强的高校。比如说,985、211、双一流、省重点等。还有,是不是重点学科、一流学科、学科评估情况、有没有硕博点、重点实验室等。如果有行业特色高校,可以选择行业特色高校。
在城市选择上,王吉峰认为,如果学生在职业和学业发展、学校选择方面还没有建立非常清晰的目标,那么可以优先选择城市。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学校教学资源、经济实力和就业机会。“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基础上,建议中低分段的学生留在省内,高分段的学生如果乐意可以出省学习。”王吉峰说,如果去发达的地区学习,要考虑好亏分能不能接受,性价比高不高。同时城市和专业尽可能匹配,比如,如果选择了计算机专业,可以去电商发达的杭州市去学习。另外,还要考虑生活因素,很多的学生毕业后留在了大学当地就业,所以要考虑在大学所在地工作、生活能不能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