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城境内多山,有以石头、洞穴、神话传说“三奇”著称的“岱南第一山”峄山;有保存着众多文物古迹,如唐代开元寺、唐金重修造像石碑、圣水池、明鲁王墓的凤凰山;有以摩崖石刻著称的岗山、铁山、葛山、尖山,有风景优美的十八盘山,还有留存抗战遗迹的英雄小山等等。
邹城人似乎对山情有独钟,市区南北走向的道路,均以“山”命名,诸如峄山路、龙山路、凤凰山路、连青山路、铁山路、岗山路、护驾山路、接驾山路、唐王山路、普阳山路、金山大道等等。
在邹城众多的山中,有一座山虽名为“金山”,却不显山不露水,仿佛被人藏着、掖着,生怕被人偷走似的。
金山有什么来历?山上是否有金子?是否有宝藏?
金山位于邹城市区南40多里的看庄镇金山庄东北部,金山庄是一个千年古村,明初,张、陈、马、朱、孙等姓,先后迁此建村定居,按姓氏取名张庄、马庄等。明末清初,赵姓从泰安东关迁此居住,以后又有其他姓氏之人来此耕种这方山岭薄地,在山岭西、南侧形成了几个小村落。后各个小村逐渐连成一片,形成一个大村落,并依山名取村名为金山庄。
金山又名金斗山,当地村民传说,很久以前,此山原有一头金牛,其汗水渗入沙土变成了金沫子,村民们常在雨后到河沟里淘金,此山遂称为“金山”。这头金牛常半夜里下山,到村里的小河边喝水。
小河边有两个大深坑,一个叫大湾,一个叫二湾,都是金牛喝水时留下的蹄印。后来,有两个贪心的外地人听说了金牛的事,相约来到金山庄。他们半夜里蹲在河边守候,等金牛喝完水,悄悄地跟在后面,一直跟到金山上。两人抓住了金牛,一个砍掉了牛头,带到南方去了,一个砍掉了牛尾,带到北方去了,牛身搬不动,被扔在山顶上,变成了一座大石头。
后经专家勘探,金山上确实藏有金矿,只是尚不具有开采价值。
20世纪90年代以来,当地在金山岭开挖卧龙沟,种植樱桃,贫瘠的沙土岭变成生机盎然的樱桃园,成为村民致富的“绿色银行”,金山成了名副其实的金山。
金山的宝藏远远不止这些,文物部门曾经在金山南麓发现多座汉墓,出土汉画像石,复原一座完整的祠堂,对于系统研究邹城地区祭祀风俗与汉画像艺术具有重要价值。
金山汉画像石均为浅浮雕,年代为东汉晚期。
在东王公、仙人、瑞兽画像中,翼龙、熊、大象、鸵鸟等珍禽异兽栩栩如生。东王公,别称扶桑大帝、青童君等,是中国神话中的仙人,与西王母相对应,统率所有男仙。东王公为道教尊神,战国时期,楚地信仰的“东皇太一”神,是东王公的前身。
画面正中上的东王公,头戴冠,身着长袍,端坐案几之后。左右各有2人,执笏跪谒。其下有穷奇。穷奇,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古代四凶之一,主要记载于《山海经》中。《山海经·海内北经》所载,穷奇外貌像老虎,长有一双翅膀,喜欢吃人,更会从人的头部开始进食,是一头凶恶的异兽。可是,同样在《山海经·西山经》却提到穷奇的另一种形象,该篇中的穷奇,外貌像牛,长着刺猬的毛发,与《海内北经》所述者有很大的差别。不过二者都是喜欢吃人的凶兽,这方面则没有区别。在这里出土的画像中,穷奇的形象则为:足乘两龙,其形如虎。
据说穷奇经常飞到打斗的现场,将有理的一方鼻子咬掉;如果有人犯下恶行,穷奇会捕捉野兽赠送给他,并且鼓励他多做坏事。古人也把那种心术不正、远君子近小人的人称为穷奇。在东王公画像中为什么会有穷奇这种邪恶之异兽?是否有什么寓意?令人不解。
另外一幅是西王母、开明兽、龙虎画像。画面正中上的西王母,头戴方胜,身着长袍,拱手,端坐于案几之后。左右各有一人手持便面,侧身跪侍。其下有九尾狐,缓步左行。另有翼龙、开明兽、熊、麋鹿等瑞兽。九尾狐是传说中的异兽,为西王母前的使者,汉画像石中将九尾狐与兔、蟾蜍、三足乌等并列于西王母身边,寓意祥瑞与子孙兴旺。九尾狐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的动物形象,具有复杂的文化内涵,总是和神秘文化联系在一起。在众多的兽类形象中,九尾狐形象的特征是鲜明的,社会覆盖面也极为广阔,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小说《封神榜》以纣妲己为九尾狐化身,就是取九尾狐为妖魅多诈的象征含义。
西王母、东王公是汉代人心中极为崇敬的神仙,他们坐享昆仑仙界,为世间众生景仰膜拜。
金山,不仅是一座名副其实的“金山”,更是一座文化宝藏,这里不仅出土了众多汉画像石,而且乡土文化也很兴盛。自清代起,每逢年节,金山庄人为活跃节日气氛,都要举行跑花船、竹马活动,这项活动曾盛行于20世纪50年代,90年代初达到鼎盛,很受民间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