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琨 鲍童
实习生 王雅琪 摄影报道
从传统行业到新兴产业,从烟火日常到高端科技,从手工业者到大国工匠……就业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民生冷暖,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我市不断拓展就业渠道、完善精准服务、加强技能培训、做优创业平台,在厚植民生福祉上持续发力。去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6.53万人,城乡公益性岗位新上岗1.1万人,超额完成了“2024年市政府重点民生实事”关于实现城镇新增就业的年度任务目标,为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今年以来,我市聚焦保障改善民生,坚持就业优先战略,推出一系列有力举措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让群众更有盼头,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
创新优服 “职”启新程
毕业在即,校园招聘紧锣密鼓进行中。不久前,济宁职业技术学院举办了一场“春风送岗 职等你来”2025年春季校园招聘会,270余家用人单位带着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现代服务、生物医药等700多个就业岗位到校招聘。
“这次带来的是车间操作员等岗位。在招聘现场,发现同学们不仅专业基础扎实,很多还参与过实训项目,这种实战经验与我们智能化转型需求高度契合。”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人事专员贾艳接公司安排,特地从青岛来到济宁参加招聘会,现场与100多位学生达成意向。
近年来,我市持续开展“济燕归巢”看家乡、周四“职”通车、“人社服务进校园”、大型校园招聘会等活动,把就业人才政策、优质岗位信息、职业指导服务等内容送进校园。在“进校园”的同时,我市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开展“直播带岗”进企业等形式的招聘活动,备受学生们青睐。
“同学们,这是我们宽敞明亮的办公室,休息区也十分舒适……”前不久,任城区“直播带岗”进企业招聘活动走进中联心传科技有限公司济宁分公司,公司负责人化身“导游”,带领直播间观众开启了一场沉浸式参观之旅。从整洁有序的工作环境到充满活力的办公氛围,再到温馨舒适的食堂环境,每一个细节都直观展示在观众眼前。
“企业用人以大学毕业生为主,在公司直播招聘能让学生们更直观了解工作情况。”中联心传科技有限公司济宁分公司负责人林勇介绍,公司从最初的600人攀升至现在的1400人,所在街道、区、市级人社部门给予了有力支持,帮助对接院校、发动本地毕业生举办定向招聘会,大大缓解了企业招聘难题。
为精准搭建市场供需“连心桥”、促进就业“快车道”,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建立“局长+校长‘访企拓岗’”合作机制,会同驻济高校到县市区开展访企拓岗活动,实地察看重点企业,了解企业经营理念、工作环境、用工需求。对接重点企业、攀登企业与驻济高校联合开展冠名班,从在校生中遴选30至40名不同专业的优秀学生组建虚拟班,构建多元化师资队伍,培养学生向职场转变所需专业素养。同时,以“圣城扬帆”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品牌为抓手,凝聚“政行企校”多方协同发力,创建线上线下“圣城扬帆”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创新“五色分类管理法”,将已就业、创业、参加技能培训和见习、未就业的学生进行分类管理,通过“铁脚板”上门问需、“网格员”身边服务等方式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截至目前,累计跟踪服务2万余人次,为2152名困难毕业生发放求职补贴160.56万元。
精准对接 巧促双赢
在曲阜市鲁城街道南池社区,“宝妈”李艳添了二宝后,生活重心转向家庭。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在社区微信群里看到来料加工制作睫毛的零活信息,便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报名参加。经过简单培训,她很快掌握了制作技巧,一天能挣100多元。这份工作时间灵活,让她能兼顾家庭,还能补贴家用,李艳对此十分满足。
李艳的成功就业,得益于曲阜市精心打造的“15分钟就业服务圈”。曲阜市依托全市28处“乐业小筑”基层公共就业服务站点,将就业服务触角延伸至社区村居的每个角落。在这里,就业服务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空中楼阁”,而是实实在在的“身边事”。一方面,站点帮助求职者精准匹配培训资源,根据个人技能水平和就业意愿,量身定制培训课程;另一方面,积极收集企业用工需求,开展对口的职业技能培训,让求职者与岗位实现无缝对接。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岗位推荐、政策咨询、职业培训等一站式服务,真正实现了“就业不出村、服务送上门”。
以社区为“圆心”,以社区周边为“半径”,济宁市以解决社区劳动者“就业难”、小微企业“招工难”、基层“治理难”为着力点,通过设置“就业服务驿站”,逐步构建起县、乡、村三级联动的服务管理模式,全力打造“公益岗之家”。
在任城区开泰花园社区“泰·乐业”服务驿站,社区党委书记肖克化身“就业红娘”,四处奔走对接资源。最近,他又成功联系到一批制作木梳的工作,组织10多位社区居民参加简单培训后便迅速上岗。“我们联系的工作简单易上手,社区还提供场地,让大家能安心工作。”肖克说。他们就像“就业管家”,倾听居民需求,为居民精准匹配合适岗位。
如今,遍布全市的“零工驿站”里,类似的好评声不绝于耳。“现在务工市场越来越规范,‘零工驿站’不仅提供就业政策咨询,还帮忙对接用工信息,让我们的收入和权益更有保障。”居民感慨地说。“零工驿站”满足了居民就近就业、灵活就业的需求,进一步完善了就业服务体系,提升了服务质量。
为促进劳动力高质量充分就业,我市深入开展社区微业创建工作,推动就业创业服务向基层下沉,全面提升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激活基层平台带动就业创业的活力,构建以“微就业、微阵地、微场景、微组织”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就业创业服务新格局,为社区居民提供“就近就地”就业创业服务。截至目前,我市初步建立起覆盖全市各镇街的156家就业服务驿站、村级(社区)就业驿站446个,帮扶大龄人员就业74117人。
培训“充电” 厚积“厚发 ”
“今天咱们来学习家电清洗标准化流程,掌握这些技能,大部分家电清洗工作都不在话下。”在邹城市千泉家政零工小站,一场别开生面的“家技能”培训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学员翟朝菊全神贯注,认真记录着每一个要点。
千泉家政零工小站是邹城市开办的第5家零工小站,也是该市首家行业性零工小站。邹城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主任饶志茹介绍,今年,邹城市聚焦各类重点群体,围绕康养托育、先进制造、现代服务、新职业等重点领域,开展项目化职业技能培训,让职业技能培训更好地促进就业,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
无独有偶,在曲阜市鲁源村,一场民宿管家培训也在热烈开展。在山前居民宿担任客房服务员的刘梅,在此次培训中收获满满。她感慨道:“这次培训真是让我大开眼界!以前我以为客房服务员就是打扫卫生,现在才知道这工作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交流学习后,我发现了自己很多不足,也学到了优秀学员的长处。”
“我们致力于打造高素质劳动者队伍,将专业技能培训与镇街村居特色产业发展精准对接。按照‘产业需求+培训上门+跟踪服务’的培训路径,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学到实用技能,在家门口创业就业。”曲阜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主任颜丰介绍。
为破解“有活没人干”与“有人没活干”并存的就业结构性矛盾,近年来,我市人社部门聚焦产业需求,强化职业技能培训,编制发布急需紧缺职业目录,涵盖机械、化工、数字技术等领域,2024年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93万人次;依托人事服务专员常态化联系企业机制,开展“访企助力”行动,通过座谈会、调查问卷摸清需求,建立台账并形成培训目录清单,人社部门“一对一”指导企业开展培训,让技能人才与产业需求“同频共振”,共培训在职职工3904人;鼓励县市区结合地方产业和市场需求开发特色项目,打造“一县一品”品牌矩阵,创建便民培训服务圈,采取“送培训入村”等方式开展不同类型的技能培训,让人们就业有更多选择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