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15日
第03版:

汶上寻胜

周伟苠

在岁月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地方,宛如璀璨星辰,闪耀着历史与文化的光辉,让人沉醉其中,流连忘返。汶上,便是这样的一个地方,虽不张扬,却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我去探寻它的胜景与传奇。

“中国作家运河行”走进运河之都济宁,活动安排得很紧凑,但我依然抽出半天时间,在济宁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同仁的陪同下,驱车汶上。踏上这片朴实而又丰腴的土地,仿佛走进了一幅历史的长卷,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千年的记忆。

当我站在南旺枢纽这片古老的水利工程遗址上,心中涌起的是对古人智慧的无尽敬仰。微风拂过,带来了一丝寒意,那是历史的低语在耳畔轻轻诉说。眼前的南旺枢纽,虽已历经岁月的沧桑,但依然能够让人感受到它曾经的辉煌。

南旺枢纽,这运河之脊,宛如一位沉默的巨人,静静地守护着这片土地。它的分水工程,犹如神来之笔,巧妙地解决了运河的水源问题。“借黄济运”“分黄助运”,这看似简单的几个字,背后却是古人无尽的智慧与辛勤的付出。站在南旺分水闸遗址前,我闭上眼睛,耳畔仿佛传来了船工们激昂的号子声。那声音,穿越时空,带着力量与希望,在河道上回荡。

我仿佛看到了一艘艘船只在运河上穿梭往来,桅杆如林,白帆如云。船上的货物琳琅满目,有丝绸、茶叶、瓷器,它们从远方而来,又将前往更远的地方。运河的水奔腾不息,承载着船只,也承载着人们的梦想与期望。那些辛勤的船工们,他们的汗水洒落在这片土地上,他们的故事成为了历史的一部分。

如今,运河已改道,但当我站在昔日的河床内合影,脚下的土地依然传递着那份雄伟与坚韧。岁月的车轮无情地转动,带走了曾经的繁华,但留下的是历史的厚重与沉淀。我用手触摸着这片土地,感受着它的温度,仿佛在与古人对话,倾听他们的心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间在流淌,人类的文明在不断演进,但古人的智慧永远熠熠生辉。南旺枢纽,它不仅仅是一项水利工程,更是一座历史的丰碑,铭刻着人类的勇气与智慧。

离开了南旺枢纽,怀着对历史的敬畏之情,我们前往宝相寺。还未踏入寺门,便能远远地感受到那庄严肃穆的氛围。高大的牌坊矗立在眼前,在向世人诉说着这座古刹的悠久历史。

走进宝相寺,一种庄重与祥和的气息扑面而来。寺内的建筑飞檐斗拱,错落有致,重建的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工匠精湛的技艺。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地面上,映出一片片斑斑驳驳的光影,恰是大自然为这座寺庙绘制的绚丽画卷。

宋真宗御赐的“宝相寺”之名,带着皇家的威严与恩泽,使这座寺庙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我漫步在寺中,瞻仰着每一座殿宇。大雄宝殿内,佛像栩栩如生,慈悲的目光仿佛能够洞察世间万物。在这庄严肃穆的氛围中,我的内心也变得无比平静,尘世的喧嚣与烦恼渐渐远去。

这里最令人瞩目的,当属太子灵踪塔。这座千年古塔高耸入云,宛如一位历经沧桑的老者,静静地俯瞰着世间的变迁。塔身上的每一块砖石,都承载着岁月的痕迹,每一道刻痕都诉说着历史的故事。

站在塔下,我思绪万千,仿佛看到了当年的工匠们精心雕琢的场景,他们怀着对信仰的虔诚,用心打造着这座神圣的建筑。

太子灵踪塔下的地宫神秘莫测,据说当年太子曾在此避难,并留下了珍贵的遗物。这些遗物,如今已成为研究古代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资料。它们静静地躺在那里,向人们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在汶上,除了感受历史的厚重,更能领略到地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传承发展。宝相寺作为一座千年古刹,不仅是佛教徒朝圣的地方,也是研究佛教文化的重要场所。寺内收藏的佛经、法器等物品,都是珍贵的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在参观的过程中,我了解到汶上地区的佛教文化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北魏时期,至今已有 1500 多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佛教文化在这里生根发芽,与当地的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汶上佛教文化。

因为要赶高铁,我只能浮光掠影地参观,未及在此多作停留,更未能走进这片土地的深处去细细体味,心中闪过几分遗憾,也充满了不舍与感慨。

汶上,这片充满魅力的土地,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让我叹为观止,他们留下的宝贵遗产是我们民族的瑰宝。而这里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让我感受到了信仰的力量和心灵的慰藉。在汶上寻到的这份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底蕴,将永远铭记在我的心中。

图为南旺枢纽水利工程遗址 ■汶上文旅提供

2025-02-15 周伟苠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97213.html 1 汶上寻胜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