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5日
第03版:

春节大集擦亮乡村特色产业“金招牌”

华峰

随着2025山东省“黄河大集”新春季启动,春节序幕缓缓拉开。春节期间,我市以特色大集、年俗节庆、云端推介、电商直播等多种形式,提振消费,助力乡村振兴。微山湖咸鸭蛋、金乡贡米……那带着泥土芬芳和质朴气息的济宁特色农副产品,成为了节日市场的主角。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推动乡村产业提质增效,做好“土特产”文章,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完善联农带农机制,促进农民增收。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推动产业振兴,关键要把“土特产”这3个字琢磨透。“土”讲的是基于一方水土,开发乡土资源;“特”讲的是突出地域特点,体现当地禀赋;“产”讲的是真正建成产业,形成可持续发展后劲。把“土”“特”“产”紧密结合起来,串珠成链、落地生金,将进一步助力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

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做好“土特产”文章,是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内容。我市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优美的生态环境和独特的民俗文化等,在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全市各地依托本土自然资源禀赋,积极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和人文价值的农产品品牌,各类特色农产品不断推陈出新,呈现“百花齐放”的发展态势。我们要做好济宁“土特产”文章,就要加强系统协同,多管齐下。如延伸产业链条旨在提高抗风险能力,就须建立更加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引入“土特产”保险机制,坚定走科技之路、质量之路、品牌之路,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等。做好“土特产”文章,还需要各方踊跃参与,创新营销模式。要结合村情、乡情、县情,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不断擦亮兴村富民“金招牌”,就能让农民的致富之路越走越宽广,让农村经济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让乡村全面振兴走深走实。

乡村振兴工作的核心任务就是要发展特色产业。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就要着力做好“土特产”文章,以产业振兴促进乡村全面振兴。要“土”字为基,开发乡土资源。立足水土资源,因地制宜合理开发,进一步整合资源,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加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加快实施跨村联建,用好当地的物产资源、自然风光、村落资源,选择合适的产业类型、发展方向,既有别于城市的“洋气”,也要沾染农村的“土气”,接好农业的“地气”。要“特”字为纲,发挥独特亮点。把“特”贯穿到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的全过程,突出地域特点。同时“产”字为要,建产业成集群。乡村特色产业的建成要以乡村特色优势为基,深度挖掘特色资源、整合多方价值。

事实证明,“土特产”是座“金山”“富矿”,守好用好并积极创新开发发展路径,这座“金山”才能带给农民更持续的收益。我们要把握好春节市场的机遇,认真琢磨“土特产”这3个字,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土特产”。让“济宁礼飨”农副产品承载着一方水土的馈赠与荣耀,通过持续挖掘和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以产业振兴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努力让乡亲们更加有收益、得实惠,钱袋子越来越鼓,获得感越来越强。

2025-01-15 华峰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95497.html 1 春节大集擦亮乡村特色产业“金招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