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成海
一、紧扣中心大局,凝心聚力促发展
过去一年,在中共济宁市委坚强领导下,全体市政协委员,政协各参加单位、各专门委员会、各界别,提出提案796件,500件立案提案得到有关单位认真办理。
聚力建设制造强市,勇担助推之责。围绕推动新型工业化实现新突破,提出提案75件。“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构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综合支持体系”等建议,在培育发展未来产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方案中得到充分体现。“搭建公共基础数据共享平台”“促进政府与中小企业数据共享”等建议,助力我市获评国家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加快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建立产业集群创新联盟”等建议,为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提供了有益参考。“推进工程机械产业迭代升级”提案建议精准务实,被吸纳到工程机械产业链发展暨重点项目规划研究报告中。“支持企业开展农机装备研发应用”等建议,推动我市大蒜种收机械化技术获评“全国蔬菜机械化创新成果”。
聚力完善服务保障,善支可行之招。聚焦充分释放政策要素效能、激发市场活力,提出提案61件。“指导外贸企业建立海外销售基地”“改善我市对俄外贸环境”等建议,助推我市企业精准拓展国际市场。农业农村部门吸纳“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等建议,在鲜活农产品主产区增建冷藏保鲜设施。“工业标准厂房分割转让”“完善民营企业信贷服务政策”等建议,分别被吸纳到工业用途不动产按份持证、转移、抵押登记文件和金融伙伴工作实施方案中,协力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市司法局等部门认真办理“打造非现场执法平台,建立日常不扰监管模式”相关提案,着力减轻企业迎查负担。工信部门积极回应“建立民营企业精准服务机制”等建议,编制中小企业服务清单。
聚力推进民生改善,汇聚利民之智。紧盯民生福祉提质扩面、提高群众生活品质,提出提案124件。聚焦充分就业,提出“加强零工市场建设”“公益性岗位挖潜”等建议,助力我市就业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体育部门积极采纳“确保健身器材正常安全使用”“提高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能力”等建议,全民健身服务更加均衡可及。教育部门高度重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等建议,大力实施教师梯队培养工程,积极构建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优质教育资源实现扩容增位。“建设医学影像云平台”“实现影像检查结果互认”等建议,推动医疗机构医学影像检查数据互联互通,群众就医持续减负。“增加社区养老服务供给”“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等建议,民政部门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中予以吸纳。
聚力践行文化“两创”,广谋务实之策。着眼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增强文化济宁软实力,提出提案78件。围绕扩大儒家文化影响力,提出“点亮尼山世界文明之光”“拓展儒学海外传播路径”“加强研学游宣传推广”等建议,“孔子家乡·文旅济宁”品牌被央媒、省媒高频关注,中国故事“济宁篇章”持续出彩。围绕发挥特色文化优势,提出“打造黄河文化高地”“设立大运河标志性景观”“放大‘水浒故里’品牌效应”等建议。围绕提升城市品质,提出“重视牌匾文化增加城市亮点”“鼓励发展特色博物馆”“利用废旧建筑打造城市新景观新业态”等建议。“开发数字化文创产品”“推动演艺经济发展”“塑造夜游新地标”等建议,拓宽了我市文商旅融合发展的思路办法。
聚力优化社会治理,力行建言之功。着眼社会和谐稳定、风险防范化解,提出提案84件。“开展快速公路风险减量机制建设”“构建城市安全风险地图”等建议,被吸纳到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监管系统建设方案中。市政府分管领导组织召开“加强食品药品外卖行业监管”提案办理协商会,推动制定外卖封签使用规范地方标准。消防救援机构采纳“提升乡村社区消防能力”“治理高层住宅电动车入户充电”等建议,开展“消防科普万里行”活动和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行动,城乡消防安全环境进一步优化。住建等部门吸纳“联合执法进小区”“建立物业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等建议,有效提升社区治理水平。“加强基层法治建设”“拓宽农村矛盾处理渠道”等建议,为夯实基层社会治理根基提供了有益借鉴。
此外,围绕扩大内需、人才招引、现代港航物流、都市区一体化等重大决策部署及其它方面提出提案78件。
二、把牢工作方向,履职尽责聚合力
强化政治引领,提案工作行稳致远。坚持党对提案工作的全面领导,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认真听取提案办理情况汇报,批示肯定提案办理协商、监督报告13次,11位党政领导领办重点提案20件;市政协党组常态化研究部署重点提案遴选、领办和督办等工作,市政协主要领导参加提案办理协商座谈会,8位副主席领衔督办重点提案,推动提案工作走深走实。坚持党建与提案履职双融互促,各专门委员会功能型党支部围绕提案培育、办理协商开展活动20余次。
突出培育引导,资政“言值”持续提升。在提案选题环节,多渠道多方式精选参考题目100余条;在调查研究环节,帮助委员收集资料80余篇。探索集体提案培育新路径,首次在政协全体会议期间增设界别提案讨论酝酿环节,全年形成集体提案111件。坚持“提案不在多而在精”,倡导“不调研不提案”,严格执行提案审查流程,加大撤并转力度,三次会议以来共撤并转提案296件,占比37.2%。强化激励引导,扎实开展提案质量、提案办理质量“双向”评价活动,评选优秀提案30件、先进提案承办单位25个,形成了精益求精的提案工作氛围。
深化协商督办,办理“质感”有效增强。全年选取50余件社会关注度高、覆盖面广的提案,组织提案者到承办单位开展“回头看”调研活动,提案办理成效持续巩固。市发展改革委、市公安局、市交通运输局等68家承办单位结合重点工作,邀请委员参加调研、监督、协商活动90余次,实现了提案办理同部门业务互促共进。连续两年将民生类提案办理同开展民生实事民主监督相结合,去年组织120余名省市政协委员,聚焦近30项重点民生实事,开展专项民主监督活动,促进民生实事办好办实。
三、坚持守正创新,善思善为提质效
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是奋力开创现代化强市建设新局面的重要一年。市政协常委会将持续提高提案质量、办理质量、服务质量,更好发挥提案工作在政协工作中的全局性、基础性作用。
进一步发挥提案建言优势特长,扛牢服务中心大局的责任担当。引导委员聚焦打造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目标定位和加力实现“十个新突破”重点任务,提出更多有见地、有分量的提案。把调查研究作为关键环节,增强建言针对性和操作性。充分发挥党派团体和界别特色作用,提出更具代表性的集体提案。
进一步发挥提案办理协商特色,抓实推进协商民主建设的主责主业。充分发挥提案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独特优势和作用,深化提案工作全过程协商,推动各方在深入协商互动、意见充分表达中增共识、谋对策、促团结。积极推动提案办理协商更好融入政协“五大平台”建设,做好提案办理协商同专题协商、政企协商、专家协商结合文章。强化督办协商,加大提案跟踪督办力度。重视发挥提案监督作用,改进提案监督方式方法,提升提案监督实效。
进一步发挥提案服务保障作用,激发提案工作改革创新的动力活力。积极适应新时代提案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完善提案工作全过程管理机制,做实做细“提、立、办、督、评”闭环链条。完善系统预警、电话提醒、书面催办、走访督办、通报批评“五步督办法”,常态化组织提案者走访承办单位,增进各方共识,提高办理实效。健全通过提案反映界别群众意见建议机制,引导委员在联系界别群众、履职服务为民中,倾听界别群众呼声,反映界别群众意愿,画好团结奋斗最大同心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