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1日
第03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济宁市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摘要)

(2025年1月10日在政协第十四届济宁市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

霍媛媛

2024年工作回顾

一年来,在中共济宁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市政协及其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凝心聚力服务现代化强市建设为主线,持续深化“有为政协”建设,扎实有效履行各项职能,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济宁实践作出了积极贡献。

学思践悟守初心,思想政治建设得到新加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精心组织系列庆祝活动,引导广大委员增强制度自信、凝聚奋进共识。

躬身入局勇担当,服务中心大局彰显新作为。全年开展重点调研协商、视察监督活动29项,形成议政建言成果39件,为济宁高质量发展尽政协之责、倾政协之力。

守正创新提质效,专门协商机构展现新活力。拓展提升协商、聚识、读书、数字、宣传“五大平台”,持续擦亮“济事商量”等履职品牌,赋能全市政协工作提质增效、提档升级。

一、强化思想引领、筑牢政治忠诚,在凝心铸魂中把准履职定盘星

坚持思想同心。把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制定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的若干措施,完善以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为引领的“六学”联动体系,及时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等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年举行党组学习研讨28次、学习座谈会32次。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举办专题读书班,一体推进学习研讨、警示教育、检视提高等重点任务。

坚持政治同向。市委高度重视政协工作,专题听取政协党组工作汇报、研究年度协商计划,市委、市政府、市政协三家办公室联合印发《政协协商成果采纳落实反馈实施办法》,为政协发挥作用创造了良好条件、提供了坚强保障。市政协党组严格执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始终与市委同向发力、同频共振。

坚持行动同步。主席会议成员积极参与全市重点指挥部(专班)工作,一线推进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人才科技、优化营商环境、乡村振兴、矛盾化解等任务,包保推动10个重点产业项目。参与做好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国际孔子文化节等重大活动服务保障工作。

二、聚力改革发展、深入调研协商,在务实建言中提高大局贡献度

聚焦制造强市建设协商议政。围绕数字赋能制造强市建设开展常委会会议专题议政,向市委、市政府报送了《关于“聚力数字经济创新突破,加速制造强市建设”的建议案》和5篇调研报告;在省政协常委会会议上作“深化数实融合”大会发言。召开“儒商·市长面对面”政企协商座谈会,委员企业家提出强化产业集聚和生态培育等建议,得到市领导现场回应支持和部门积极吸纳。

聚焦壮大民营经济献计出力。开展“疏通民营经济发展堵点”“发挥商协会作用”等调研协商,市委主要领导批示要求相关部门研究对策措施。建立常态化联系服务委员企业机制,主席会议成员持续开展“联企凝心”大走访大调研,推动成立市儒商研究会,统筹发挥委员企业家联谊会作用。组织全市政协组织和广大委员围绕改进金融工作专题建言,从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等方面提出针对性建议。

聚焦释放发展活力出谋划策。围绕“释放消费潜能”深度调研协商,从提振消费信心、创新消费供给等角度出实招,助力点燃经济增长新引擎。聚力做好内河航运大文章,重点督办“加速推进港产城深度融合”提案。围绕发挥农业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开展“打造全国一流种业基地”专题协商,市委主要领导给予“选题好、建议实”的批示肯定。召开“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协商座谈会,就承包地规模化经营、稳慎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等建言献策。

聚焦深化文化“两创”精准建言。先后就“创建历史文化名城”“打造特色遗址博物馆”等课题协商建言。围绕“实施景区焕新工程”开展调查研究和专题协商,提出13条建议良策。委员们通过提案信息提出点亮尼山世界文明之光、扩大武氏祠影响力等真知灼见,得到相关部门积极答复。积极配合全国政协“赓续中华文脉、推动文化‘两创’”、省政协“大运河文化传承利用”等协商调研活动在我市开展。

三、心系百姓关切、践行履职为民,在倾情服务中增进群众幸福感

协力打造宜居家园。实施“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民主监督,向市委、市政府梳理报送3个方面问题和12条对策建议。针对市民关注的“三圈两边”交通拥堵问题,组织部门和委员实地查看、现场协商。着眼推进“无废城市”建设,组织“加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调研协商。围绕“提升城市品质”开展重点提案督办,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要求研究落实。

协力守护群众健康。抓住西苑医院济宁医院入选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契机,召开常委会会议专题协商,形成《关于“发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引领作用,全力打造中医药服务新高地”的建议案》,提出20条对策措施。围绕“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协商议政。协商督办“提升全民心理健康素养”重点提案。

协力办好民生实事。开展“2024年市政府重点民生实事项目”专项民主监督,组织120名省市政协委员现场视察29个民生项目。联合济宁日报社就“《济宁市物业管理条例》落实情况”开展监督、跟踪报道,推动办好群众身边事。围绕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和留济率、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等协商建言。用好社情民意信息“直通车”,全年收集信息3100余条,专报市委、市政府20篇,省政协采用119篇,全国政协采用9篇,“建立帕金森病早期筛查机制”被全国政协呈报中央领导同志参阅。

四、突出统战功能、广泛凝心聚力,在团结合作中画好最大同心圆

拓展团结联谊渠道。制定进一步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在政协中作用的意见,党派团体累计提交发言70篇、集体提案85件、反映社情民意信息1300余条。组织“深化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视察活动。认真协助全国政协、省政协来我市重点调研视察活动。

提振团结奋斗干劲。分专委会开展看成就、看变化、比贡献、比作为“双看双比促发展”视察调研活动,组织110名委员走进项目建设第一线、乡村振兴最前沿。推荐62名委员观摩重点项目、担任社会监督员。积极承接“政协工作齐鲁行”活动,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众日报等媒体走进我市采访,深度报道了市政协推进协商“连续剧”、建强数字平台以及任城政协“诚商量”、梁山政协“民声聚议厅”、曲阜政协和泗水政协“文润协商”等典型做法。

发挥团结育人作用。召开全市政协文史工作座谈会,出台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文史资料工作实施意见,完成《大湖西》《济宁历史百题》《济宁民国往事》编撰工作,征集文史资料750件(组),组织书画联谊“六进”活动,开展“委员同行”系列宣讲。深入推进“书香政协·委员悦读”活动,举办“政协讲堂”4期、读书活动30场。

五、深化创新实践、塑造特色品牌,在建制搭台中释放工作新效能

推进“济事商量”平台提质提效。连续三年聚焦制造强市召开常委会会议专题议政,以“一题到底”的韧劲服务发展大局。优化常委会会议交流互动,邀请党政部门同志参与分课题讨论,举办高层次专家协商。开展协商活动典型案例征集工作,市政协“助力数字经济加速突破”和邹城政协“提升科创平台能级”专题协商被评为全省典型案例,兖州政协“融文汇史”做法被省政协《工作交流》刊发推广。

推进“界别同心汇”平台出新出彩。建成运行儒风新韵、云商同行、圣城幸福家“界别同心汇”,“车行天下·界别同心汇”被评为省级示范点。省政协主要领导参加“儒风新韵·界别同心汇”首场聚识活动,全国政协调研组给予充分肯定。健全完善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机制。

推进“数字政协”平台实战实用。推动“济宁数字政协”扩容增速,开发35项应用场景。开展线上协商、监督19次,服务市县政协联动履职、委员学习培训活动46次。完善数字会务系统,建设“济宁政协接待小程序”,升级委员履职管理系统。省政协刊发推广我市数字赋能高质量履职的经验做法。

六、抓好自身建设、弘扬严实作风,在强基固本中展现政协好形象

强化专委会基础作用。召开市政协专委会和界别工作会议,完善专委会联系指导界别机制,深化“一委一品”创建工作。打造“益企助企”“聚智惠农”“众智成城”等9个特色品牌,创新开展委员履职“四个一”、常态化走访委员等工作。

激发委员履职活力。举办委员履职能力提升暨党性教育培训班,定期开展“主席接待委员日”活动,修订委员履职考核办法。组织开展“一线惠民生、共筑连心桥”委员履职“服务为民”活动,组建5个服务团,开展服务活动260余次。深入推进“学习新思想、建功新时代”委员学习实践活动,展现了“双岗双责双作为”的靓丽风采。

提升机关服务效能。以打造“五好”政协机关为目标,建立重点工作“红黄蓝”赋色管理和“月通报”制度,加强对重要活动的统筹安排和督查推进。持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一人一册”建立干部成长档案,举办年轻干部尖兵论坛“赛马比拼”。支持派驻纪检监察组履行监督职责,持续巩固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2025年工作任务

一、始终高举党的旗帜,同心谱写对标明向的“思想答卷”。进一步筑牢“重要平台”。持续推进“学习新思想、建功新时代”委员学习实践活动,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进一步巩固“重要阵地”。严格落实向市委请示报告制度,始终在市委领导下主动负责、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积极构建覆盖全体党员、带动全体委员、具有政协特色的大党建工作格局,打造“同心强济·协力有为”党建品牌。进一步畅通“重要渠道”。完善政协组织委员、委员联系界别群众的工作链条,把市委决策部署转化为广大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的自觉行动。

二、竭诚服务工作大局,助力交好打造新增长极的“发展答卷”。聚焦工业经济“头号工程”,围绕“推进生产性服务业突破发展,助力制造强市建设提档加速”召开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开展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生态、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发挥海归人才“双招双引”优势等专题协商,齐心奔跑“一个万亿、五个倍增”新征程。聚焦打造文化“两创”新标杆,组织召开“发挥资源优势,打造中华研学旅游示范高地”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助力加快建设全国一流文化名市。聚焦推进城乡深度融合,围绕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构建综合立体交通体系等开展调研视察,共同感受城市活力、环境提升。围绕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推动农业产业化高质量发展开展专题协商,建务实之言、献管用之策。聚焦保障改善民生,围绕加快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提升基层医疗供给水平等开展调研协商,持续推进重点民生实事项目专项民主监督,助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采取跨专委会、跨界别、跨层级的形式开展“十五五”规划课题调研,为济宁发展谋长远之势、建睿智之言。

三、健全协商民主机制,加力深耕提质增效的“创新答卷”。提升政企协商平台。主动融入市委、市政府政企常态化沟通大格局,建立健全“儒商·市长面对面”政企协商座谈会工作机制,支持委员企业家联谊会和儒商研究会当好桥梁纽带,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完善专家协商机制。加强政协应用型智库建设,扩大特聘专家队伍,提高建言献策的前瞻性和实效性。健全协商议政体系。进一步丰富完善“1226N”协商议政格局。优化“济事商量”协商活动组织,提高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增强民主监督效能。深入推进政协民主监督与其他监督形式有机融合,形成刚柔相济的监督合力。强化提案监督,完善提案工作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让更多好提案结出“金果子”。畅通反映社情民意信息渠道,定期举行选题会商活动,提高对上报送信息的质量和时度效。

四、拓宽统战联谊路径,合力绘就携手奋进的“团结答卷”。丰富“聚”的方式。发挥新型政党制度优势,健全沟通交流机制,联合开展协商调研。强化以文化人、团结育人,推出富有政协特色的“文化产品”,更大范围释放政协文史馆宣传教育阵地功能。做好“联”的文章。加强同党外知识分子、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沟通联络,积极开展少数民族界和宗教界委员学习考察、界别协商活动,激发各界委员履职活力。常态化推进“联企凝心”大走访大调研,助力委员企业纾困解难、加快发展。提高“引”的水平。规范提升“界别同心汇”“委员之家”“委员工作室”,扎实开展“服务为民”活动。发挥联系广泛、渠道畅通优势,动员广大企业家委员积极投身招商引资主战场,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拼出一片新天地。

五、打牢履职工作根基,持续砥砺实干有为的“作风答卷”。始终秉持“一线站位”。紧跟市委步伐主动作为,以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推进工作、服务全局,加强上下联动、左右互动,把履职作业写在凝心聚力、决策咨询、协商民主、社会治理的第一线。持续建强“两支队伍”。按照“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守纪律、讲规矩、重品行”要求,全面加强委员队伍建设,深入抓好学习培训和履职参与,完善通报反馈和评价激励机制,引导委员各展其能、挺膺担当。倡树“精益求精、追求极致”作风导向,加强干部学习培训、实践锻炼和培养使用,打造过硬政协干部队伍。着力强化“三个作用”。改进完善专委会领导机制、工作机制,加强界别委员活动组履职成效评价,深化“五好”机关建设和“数字政协”建设,推动形成专委会基础性作用、界别特色作用、机关服务保障作用相互促进、协同发力的工作局面。

2025-01-11 (2025年1月10日在政协第十四届济宁市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95257.html 1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济宁市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摘要)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