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7日
首页
第03版:

让乡村振兴的种子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市住建局派驻邹城市峄山镇纪西村党支部书记张华伟工作侧记

■本报通讯员 刘儒静

邹城市峄山镇纪西村位于峄山景区西南方向3公里处,该村基础设施差,党支部号召力不强,党员队伍凝聚力弱,是一个典型党组织软弱涣散村、集体经济空壳村。2018年2月,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选派张华伟到村担任党支部书记后,他以党建为统领,积极解难题、消民怨、纾民意,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乡村振兴先锋模范的良好形象。

化解群众纠纷

打开驻村帮扶局面

张华伟担任峄山镇纪西村党支部书记后,从村情民意调研中得知纪西村村北有一家养牛场,长年气味难闻,严重影响周边环境卫生,村民们意见很大,多次向“村两委”反映情况,要求搬迁养牛场,一直未果。他发挥长期在机关从事信访工作的优势,带着感情上门做养殖户的思想工作,经过耐心询问,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后,找准问题症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明之以法,3次面对面促膝长谈,帮助养殖户厘清算透经济账,最终促成了养殖场搬迁补偿协议的签订,15日内完成了异地搬迁、牛栏清理和占地复垦,彻底解决了长期困扰“村两委”的骨头案、钉子案,赢得周边村民的好评,为驻村帮扶工作起好步开好局。

夯实基层党建基础

打造纪西党建品牌

走进纪西大队,面对房顶常年漏雨、墙皮多处脱落、门窗破旧、环境卫生脏乱差的村党组织活动场所,张华伟深知要改变村班子服务能力首先要提升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他积极协调资金7万元,修缮漏雨房顶、更换门窗、改造线路、粉刷内外墙壁,院内外焕然一新。筹措资金购置办公电脑、打印机等办公用品,改善办公环境。为改变党组织软弱涣散局面,他多次召开组织生活会,认真查摆分析党组织存在的突出问题,坚持问题导向,制定整改方案,狠抓措施落实。以打造纪西党建品牌为总抓手,创建纪西党建品牌标识,坚持“三会一课”“四议两公开”等制度,修订完善11项村级规章制度,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监督和管理,创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宣传专栏、村级“三务”公开栏、村规民约及移风易俗专栏,做到制度上墙、信息公开,自觉接受群众监督。2018年7月,他被中共峄山镇党委评为“优秀党组织书记”,2019年7月,纪西党支部被中共峄山镇党委评为“优秀基层党组织”。

帮难解困办实事

提升群众满意度

基本农田灌溉难一直困扰着纪西村民,张华伟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协调项目资金对纪西长申地大口井实施改扩建,彻底解决了300余亩基本农田灌溉问题。此外,该项目开挖沙土方近7400立方米,大部分用于填平村南废旧坑塘,为建设百姓大舞台奠定基础。为方便村民出行和饮水安全,他积极对上协调资金和项目,对村内主干道进行改造,铺设沥青3000余米,安装路灯30盏,栽种白蜡、松柏、红叶石楠合计600余棵,架设饮用水管道2000多米。2018年,纪西村先后被济宁市爱卫会、省爱卫会评为“市级卫生村”“省级卫生村”。为确保汛期排水安全通畅,他积极协调所在部门和单位向水利部门争取水土保持资金5万元,对主干道路旁的沟渠坑塘进行清淤、坡面加固及环卫清洁,砖石砌筑排水口两处,施工建设帮扶连心桥一座,埋设地下管道46节。为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他积极筹措资金8000余元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立纪西农家书屋,藏书2000余本,向村民免费开放。

拓宽村集体经济增收渠道

打赢脱贫攻坚战

为发展村集体经济、增加村民收入,张华伟抓住邾国故城老城墙现场考古发掘这一重要机遇,协调考古施工单位,安置纪西村民劳务用工20余人,增加村民收入。他亲身到现场测量考古占地面积、统计地上苗木数目,划清占地界限,确保地上苗木补偿足额发放到村民手里。补足村民的,剩下的是集体的,2018年实现村集体收入57900元,打破纪西村历史上村集体经济零收入的局面。“扶真贫,真扶贫”,为践行这一点,他在前期入户调研基础上,多次召开党员、村民代表会,对贫困户信息进行准确识别、民主评议,对符合低保、五保等政策要求的13户贫困家庭摸清底数、建立台账;对不再符合政策的5户贫困户,及时进行清理清退,并做好政策解释和思想疏导工作。以开展“贫困户清洁家园”活动为抓手,他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筹措资金3万多元,对13户贫困户进行了庭院地面硬化、墙体砌筑、房顶修缮、厕所改造、卫生清洁、门窗更新等。为增加贫困家庭收入,他优先安排贫困户在卫生清理、禁烧巡逻值班岗位上赚取劳务费。目前,13户贫困家庭已全部脱贫。七一、春节等重要节日,他积极协调济宁市住建局、市济阳房管所及社会爱心企业来纪西村对困难党员和贫困户进行走访慰问,送去慰问金和米、面、油等生活用品,把温暖送到群众的心坎上。

2019-10-27 ——市住建局派驻邹城市峄山镇纪西村党支部书记张华伟工作侧记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8937.html 1 让乡村振兴的种子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