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3日
第07版:

古槐街道

以优秀传统文化赋能街道发展新活力

■本报通讯员 王莹 李月

太白楼、潘家大院、千年古槐、河道总督署遗址公园……位于任城区核心区位的古槐街道,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极为深厚。如今,街道依托“人文古槐”品牌,通过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文化产业让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社区,为街道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文化活力。

非遗文化进社区

传承历史别样美

对称的窗花喜庆吉祥,形态逼真的莺燕灵动万千,惟妙惟肖的岳飞大义凛然……日前,在古槐街道大石桥社区非遗文化进社区活动上,老艺人手拿剪刀,一幅幅精美巧思的剪纸不多时就展现在大家眼前。

另一旁,多彩的石头画也格外引人瞩目。既有传统的山水、花鸟、人物,也有现代的抽象、卡通等题材。色彩鲜艳,形象逼真,引得居民驻足观望。这一刻,一颗颗圆润的小鹅卵石不仅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传承历史记忆的重要载体。

近年来,古槐街道积极开展各类非遗文化进社区活动,让辖区居民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古老的技艺和智慧,在体验的过程中将保护与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理念深深扎根于心。

运河遗址保护

传统文化焕发新生

在古槐街道辖区内,元、明、清时期的河道总督署遗址成为运河文化的重要见证。如今,对这一遗址的保护和开发,也成为激活城市街道文化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引擎。

河道总督署遗址公园以遗址展示馆为核心,集展示、游客服务中心、遗址管理等功能于一体,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一个了解运河文化、感受运河魅力的新平台。

“街道正积极围绕运河文化打造特色产业链,包括特色餐饮、工艺品制作、文化研学游等。这些产业的发展将会为居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也将促进街道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古槐街道党工委书记周玉娜介绍说,街道引导鼓励社区居民积极参与运河遗址的保护与活化利用,共同创造共享共治的良好运河文化氛围。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社区

有效赋能基层治理

文化“两创”落地,关键是要找到传统文化与现代公众的精神共鸣。本着这样一个理念,以“一堂课、二首歌、三节操”为内容的“123活动”在古槐街道铁塔寺社区落地成型,以文化“两创”赋能社会基层治理。

一堂课,讲出多彩文化。社区在河道总督署遗址公园开展了“‘流动博物馆’让文物‘活’起来”主题活动,为市民讲述汉代碑刻、青铜器等历史文化,让市民多角度感受到历史文化古城的深厚底蕴。二首歌,唱响家国锦绣。每周六上午,铁塔寺社区会议室总会传出阵阵歌声。根据辖区居民需求,社区开设了每周两节课的“红歌课堂”,邀请专门的声乐老师,教大家学唱红歌。“每周来上音乐课成为我最期待的事啦!”社区居民黄女士笑着说,她一直都非常喜欢唱歌,没想到在社区就能有专业老师免费授课。三节操,健康文化“邻”距离。红歌课堂之外,社区还组织每周三节“乐动太极,以柔克刚”太极课程培训。“大家聚在一起,是邻居,是朋友,又是同学,感情亲上加亲,还能在轻松愉悦中锻炼身体!”刚刚退休的居民马大爷起初不太适应,社区丰富的活动课程让整个人很快又精神充实起来。

“尊崇热爱中华文明,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代一代传承下去。”任城区古槐街道也将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百姓美好生活,形成传统与现代相互交融的城市街道文化精神品质与文化神韵。

2024-11-13 古槐街道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87753.html 1 以优秀传统文化赋能街道发展新活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