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加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理论来源。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在管党治党实践中借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两个结合”,形成了党的自我革命的文化优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的忠诚意识、自省意识、创新意识、忧患意识等与党的自我革命在内容意蕴、精神品格等方面深度契合,是党进行自我革命的重要文化原动力,对于深刻认识党的自我革命思想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忠诚意识为党的自我革命提供了“压舱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崇尚气节操守,把忠诚看作德性修养最重要的品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而完成初心使命,必须依靠“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坚定信念。对党忠诚是党的政治建设的核心,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忠诚意识的时代化表达。在党的自我革命中坚守忠诚意识,就要进行自我净化,依靠政治净化、思想净化、组织净化、作风净化达到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目标,在任何时候都要把忠诚意识扎根在思想里、统一在意志中、落实在行动上。
自省意识为党的自我革命提供了“指南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自省意识是修身进德的一环,是提高道德水准和学识水平的重要手段。其指导思想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实践路径是“吾日三省吾身”。这种自省意识本质就是通过自我内心省察、反思,断恶修善,达到完美的“君子”人格或“圣人”境界。中国共产党秉承中华民族自省意识,在百年的革命和建设中既改造客观世界又改造主观世界,不断自我反省,总结经验教训,取得革命和建设的不断胜利。在党的自我革命中贯彻自省意识,就必须不断常怀问题意识和自省意识,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以长期全面从严治党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
创新意识为党的自我革命提供了“发动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丰富的革故鼎新理念,体现了中华民族不断进取的品格。儒家经典《礼记》强调“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种革新思想表明了中华民族很早就有新陈代谢的哲学理念。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与此理念一脉相承,本质就是以持续的革故鼎新实现自我的扬弃与超越。在党的自我革命中渗透创新意识,首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其次贯彻“两个结合”的根本要求,在实践基础上以创新理论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最后,不断探索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创新和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忧患意识为党的自我革命提供了“助推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生生不息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常怀忧患意识。《论语》就指出“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表明中华民族具有渗透在血脉中的危机感,而这也是鞭策中国共产党不断自我革命的重要因素。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把这种与生俱来的忧患意识转化为进行自我革命的紧迫感,以“刀刃向内”的决心和“刮骨疗毒”的勇气面对困难和挑战,取得管党治党的不断胜利。在党的自我革命中浸润忧患意识,首先要坚持底线思维,保持战略定力,从最坏处设想,向最好处努力。其次,坚定必胜信心,增强斗争精神。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也要加强忧患意识教育,沉着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在斗争中要做到立场坚定、原则清晰、行动坚决。最后,既要进取担当,又要奋发图强,把担当精神和自强意识结合起来,推动党的自我革命向更高远目标前进。(作者单位:中共微山县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