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昌国 李根勇 沈效敏
伏羲为三皇五帝中“三皇”之首。早在8000年前,伏羲创制八卦、制造渔网、圈养禽畜、设立庖厨、发明书契、制定历法,开创了中华民族的远古文明,被尊奉为人文始祖。光绪版《嘉祥县志·方舆志》记载:“嘉祥伏羲庙有四,一在马市村,一在范山之阳,一在花林,一在垞山之巅。”
马市村伏羲庙
马市村位于县城西南10公里、纸坊镇驻地西北3公里处。据传,马市之名,源于姜子牙之妻马氏。马市村伏羲庙,也叫羲皇庙,位于前后马市村之间,后马市村的东南角边缘,当地人称人祖庙或人皇庙、伏羲寨,曾是后马市村小学的所在地,该庙的主体建筑现仍存在。
马市伏羲庙坐北朝南,有正殿六间,古柏树两棵、槐树一棵、老井一眼,龟驮碑两座。碑头为二龙戏珠,上方为圆顶,字迹不清。原有钟鼓楼。室内有神龛,龛内塑伏羲像。全身树叶为衣,头部微俯,手托八卦,身饰虎皮,通体铜色,苍劲的松枝和松针从老人背部两侧斜插而上,魁梧高大、气度非凡。后经历战乱,此庙受到破坏。新中国成立前有道人于敬安之女于凤英自己出资修缮此庙。
最近,笔者在民间寻访到一尊明代嘉靖三十九年(1566年)三月“重建羲皇庙碑记”碑,上世纪60年代被建在一处路桥上,碑面沾有白灰膏、多处磨损,但大部分字可辨认。碑文如下:
昔者先王之王天下者,制祀典然必考上世有元德显功、衣被当时以及后代者。或祀于国,或祀于乡,或创于前,或述于后,岁时祭典,血食无穷,所以崇有德报有功也。粤考我伏羲皇之御极也,天地初开,洪荒之世,天地日月,四时民物之类,浑浑噩噩,蓁蓁狉狉。治天下者,安于无为,则事历涉于有为则扰。羲皇于是黜聪明,捐智虑,高拱渊默,仰观俯察,图画卦,开物成务,致礼乐刑政,治世之异,体用大小,浑然之中,灿然毕具。天地之心,生民之命,道统之源,盛世焉岀。夫应天地之心,有功于天地也;立生民之命,有功于天下也;发道统之源,有功于圣贤也。天地之资始资生则祀之,矧兹有功于天地者乎?斯民之有嘉言善行则祀之,矧兹有功于生民者,事圣贤之师世范俗则祀之,矧兹有功于圣贤者乎?羲皇之德荡荡乎,与天地同其大,日月同其明,四时同其序,代代祀有不能尽酬者矣。
嘉祥南二十里许,聚落蔚然曰马氏。有庙苍苍,曰伏羲。其庙逮于宋之嘉佑(1056年9月—1063年),重建于元之孙仲、徐志等,此其祀典之祀于乡绪也。考诸碑记,神极灵异。大定间,岁尝旱,居黄羲等祷于祀下,未几甘霖大沛,年过大有定。明年又旱,又祷即雨焉。天令兹违,羲皇之世,不知几百千年,感应之速,捷于影响,此其故有何哉?
夫羲皇天纵之元圣也。会人物于一身,万象异形而同体;通古今于尝,百王异世而同神,此其小德之川流者也。但祖庙自重建之后,渐次圯坏,义士张君讳训字诲之者,自汶寄此久而家焉。观庙貌之若兹,乃捐资而重修焉,此所谓祀典之述于后者也。夫羲皇德兼备乎,大小功无间于远近,其庙祀无穷也。宜哉!兹役也。作于二十一年三月间,遂落成焉。张君乃隆礼币托予兄以征文,用垂不朽。义不能辞,遂记之。
时 嘉靖三十九年(1566年)三月初十丙子
邑人 前司古雄州刘雍 撰文
邑人 庠生张鸣虞 书篆
汶阳匠人 王德印镌石
从碑文可知,此庙初建于北宋嘉佑年间,元代、明嘉靖年间屡次重建。
花林伏羲庙
花林村位于嘉祥县城南7公里、马集镇政府驻地西南2.5公里处。花林村名的由来,有麒麟化生之地、菊花如林之地、花氏植林之地三种说法。花林村建于唐代,人杰地灵,嘉祥县历史上曾有一名状元——金代李演,就是花林人。
花林伏羲庙湮灭较早。花林伏義庙究竟位于哪个自然村至今成谜。近期,笔者历时月余,冒着酷暑,深入到花林各自然村大街小巷及周边村庄、山峦,实地调查寻访,查明了上下花林九个村现有庙宇情况,并走访赵氏、闫氏、张氏等家祠,拜访知名文化学者,用排除方法初步索定花林伏羲庙可能存在的两个地方。
一是位于张蔡庄村北真武庙。真武庙有山门、正殿和左右配殿,正殿敬奉真武大帝。1950年嘉祥花林区,将真武庙改设为花林小学。正殿后还有一院,院的主房建在一高台上,不知是真武庙的一部分还是另为一庙。如另为一庙,那么此庙是伏羲庙的可能性最大。也或者伏羲庙是真武庙的前身。
再一处是小金山奶奶庙。小金山位于嘉祥县城南7.7公里,主峰海拔182.4米。山顶原有一座奶奶庙。可惜的是,现今仅存残垣断壁依稀可见。女娲娘娘民间也称为送子娘娘,小金山送子奶奶庙是否曾是送子娘娘庙,不得而知。
范山伏羲庙
范山位于嘉祥县城南8.7公里,在孟良山群的中部。说起范山伏羲庙,不能不说洪福院。洪福院与伏羲庙连在一起。
院、庙位于刘村村后,范山前,依山而建。据院内石碑记载,此寺院创建于唐代,以诸神普降洪福而得名。南北长90多米、东西宽50多米。寺院前边有一座青石雕刻的牌坊,院内有前门过厅三间,东西殿各三间,西屋僧舍三间。院中间有一座两层方楼,门往西。东北角大殿五间。大殿中间供奉着佛塑像、东西两边供奉着十八罗汉。大殿西边有一座伏羲庙三间等建筑。伏羲庙中间供奉着伏羲塑像、两边供奉着各路神像。两层方楼上下供奉观音菩萨和玉皇大帝塑像。东殿供奉着关公,前门过厅中间供奉着神塑像、东殿外北边有一亭子,里边有一口大锺。方楼外东边有一个赑屃驮着龙头碑和一个寺庙记载碑。西殿外西南角有一座大赑屃驼着大碑高2.5米。牌坊门额题“洪福寺”三个大字。该寺庙所有建筑和神塑像毁于1964年。
垞山伏羲庙
垞山位于嘉祥县城西北4公里,传西汉垞王葬此而得名。垞山伏羲庙门口右前方,有一棵千年左旋侧柏,屹立山崖石缝中,蓬勃生长,风姿优雅。此树树皮上的纹理一起向左边拧去,一圈又一圈,丝纹不乱。被人们称为“左扭柏之王”。
1985年,嘉祥县人民政府将伏羲圣祖庙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3月,此左旋柏也被嘉祥县人民政府挂牌保护,列为嘉祥县古树名木,级别为国家一级,树龄1100余年。现枝繁叶茂,长势良好,在其东西两侧,热心人士又种植了数株小柏树,伏羲庙后有十余株200多年的古柏树,这些古树名木相互守望,于每月的旧历初一、十五,享受信男善女们的顶礼膜拜。
据考证,垞山伏羲庙建于金代之前,重修于金代。庙内现有金代、民国、近代重修伏羲圣祖庙记事碑四尊,金代石狮一对、伏羲行宫石刻碑一块。伏羲庙庙门东侧有金代“重修伏羲圣祖庙记”碑。2019年,央视拍摄《中国影像方志》第510集山东嘉祥篇,就以此碑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