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04日
第03版:

印刷术:中华文明重要的承载者

■苏现翠① 孔洪恩②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印刷术不仅为中华文明的传承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对世界文明的进步也发挥了巨大促进作用。印刷术展现了中华文明所具有的五个突出特性,又参与塑造了这五个突出特性。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这与印刷术作为承载历史的物质载体传承千年密不可分。开拓进取、不断创新的中华民族发明了雕版印刷术、活字印刷术,几千年来,创造出了汗牛充栋、世所罕见的中华典籍文献,完整地记录了中国的历史,传承了中华文明。在当下传统文化频频“出圈”和博物馆热的大好形势下,了解印刷术在赓续中华民族千年文脉、保护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方面起到的独特作用,感受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可以为坚定文化自信提供丰厚的滋养和重要支撑。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印刷术不仅鲜明体现了这一特性,而且推动了中华文明不断进步。印刷术最早由中国人发明,即雕版印刷,比西方早了1000多年,彰显了中华民族伟大的创新创造精神。古代的能工巧匠又先后发明了木活字、铜活字,活字印刷是印刷史上的第二个伟大的里程碑,它比西方谷登堡的活字早了400多年,可以说开创了新时代、新纪元。而到明清时期盛行的饾版印刷、木刻版画,则已经成为“真正的印刷艺术”,其技艺之精湛已达到迄今各现代印刷工艺也难以仿效的程度。新中国成立后,“当代毕昇”王选带领团队用20多年时间持续创新八代汉字激光照排产品,使中国传统出版印刷业得到彻底改造,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从古至今,中华民族始终秉持创新精神,不断探索和创造。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统一性,离不开印刷术所发挥的“想象的共同体”强大维系功能。印刷术使得知识以文本形式的大规模复制得以实现,终结了知识资源只能为少数人所掌握的时代,使得宗教控制程度降低,使得新知识与新思想能够在更为广大的范围内传播,从而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所以雨果称其为“一切革命的胚胎”。印刷术使“统一”得到了大规模的实现。印刷品是“想象的共同体”“民族认同”和“地区认同”的重要载体。有数据显示,直到18世纪中叶以前,“用中文印刷的书籍比全世界所有别种文字印刷的书籍还多”。印刷术使得无论在规模、效率与影响力上,思想的传播或者社会的改革都不同于以往,实现并且无限扩大了 “统一”。因此,无论是政治上的统一还是思想、文化上的大一统,印刷术都功不可没。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这与印刷术蕴含的巨大文化张力和文化魅力息息相关。在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过程中,印刷术发挥了文化纽带作用。印刷术的这种包容性既体现在适应社会需求不断创新丰富,能够以开放姿态兼收并蓄外来文明,为我所用;也体现在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符号系统在我国甚至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承传播,充分展现了中华文明的包容开放,民族大家庭的美美与共和对世界文明的兼收并蓄。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印刷文化圈的形成是这一特性的生动写照。中国追求文明交流互鉴而不搞文化霸权,这在印刷术对外传播形成的和平互鉴的汉文化圈中得以彰显。这显著表现在印刷术作为中华文化的象征,不仅在中国范围内被普遍使用,而且在周边地域传播,对朝鲜、韩国、日本和越南等国家和地区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它们借用了中国的书写体系,形成了汉文化圈。

讲好印刷故事,向世界讲清楚印刷术,深入展示印刷术的历史价值和文明贡献,才能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作者单位:①嘉祥县干部政德教育培训中心 ②山东济宁政德教育干部学院)

2024-09-04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80145.html 1 印刷术:中华文明重要的承载者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