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让矛盾纠纷化于未发、止于未诉,今年以来,任城区人民法院李营法庭在辖区内精心打造“无诉村居”,高质量服务乡村法治需求,以“无讼村居”点亮乡村法治建设新“枫”景。
参与基层自治 促进“少讼”
“早些年,我们村因为一垄地、一条沟这样的小事吵架闹架的事经常发生,矛盾不及时解决就愈演愈烈,最后伤了和气,甚至告到法院。”李营街道庄头村书记感慨道。
今年初,李营法庭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主动延伸司法职能,率先与庄头村签订无讼村居共建协议,打造“无讼村居”试点村。法庭在该村设立“和为贵”调解室,选派业务精湛、经验丰富的法官对村人民调解员进行业务培训2次,组织村人民调解员旁听庭审5次,不断提升村人民调解员用法律手段处理潜在矛盾纠纷的能力。法庭还通过建机制、搭平台、引队伍的方法,邀请村委会入驻人民法院调解平台,高效对接法院,做好诉前调解工作,在源头促进“少讼”。
整合调解资源 力争“止讼”
去年3月31日,李营法庭设立“和为贵”调解室,邀请网格员、村两委和当事人信任的亲属组成调解团,融合儒家文化促进矛盾纠纷妥善化解的经验做法。
在此基础上,法庭将非诉讼纠纷导入村居的“网格”社会治理体系,对接辖区街道、村居“和为贵”社会治理服务中心,建立非诉讼纠纷化解工作网络,利用网格员、村两委和当事人信任的亲属贴近村民的优势,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去年以来,法庭5名法官36次到各村居指导和帮助网格员做好调解工作。解决基层小矛盾最快捷的方法就是让熟悉本地社情、说话有分量、处事有办法的群众身边人来调处矛盾,而这,正是李营法庭设立“和为贵”调解室的初衷。
同时,法庭定期与街道“和为贵”社会治理服务中心等部门召开矛盾纠纷通报分析联席会议,不断加强矛盾纠纷信息共享、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等工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动多元解纷“破圈”融合,在源头力争“止讼”。
多元普法强基 打造“无讼”
“田间、地头、农舍,就是最好的普法场地,我们要通过长期的、循环的、有效的普法,让老百姓知道有些矛盾根本不需要打官司,从根源上减少涉诉纠纷。”今年8月16日,在李营街道庄头村的普法现场,庭长向法庭干警灌输普法理念。
在前期与村两委沟通和对村民实地调研过程中,李营法庭干警发现该村村民普遍关注彩礼纠纷,经庭务会议研究决定在庄头村开展一次专题普法。当日,法庭以“抑制高价彩礼,树立文明新风”为主题在全村开展普法宣传,法庭先与村两委成员座谈,结合《关于审理涉彩礼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对彩礼的认定范围,彩礼的返还标准等热点问题进行详细解读。随后,法庭干警和两委干部来到村头、街道和广场发放宣传彩页,为村民们讲解彩礼认定、彩礼与恋爱期间赠与的区别、涉彩礼纠纷化解技巧等相关知识,一步步引导村民通过法律途径化解婚姻家庭纠纷,自觉抵制高价彩礼,倡导平等自由、文明节俭。
今年以来,李营法庭利用节假日,围绕宣传宪法、民法典、打击整治养老诈骗等主题,多次组织法庭干警深入村居开展送法下乡活动,引导广大村民崇德向善、信诺重约、爱老慈幼,更引导村民从“被动接受”向“主动参与”转变,真正为“无讼村”创建贡献一份法院力量。 通讯员 杨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