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宏伟 栾美娇
5月22日至24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时强调,要“积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拓宽共同富裕路径”。刚刚结束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强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壮大县域富民产业”“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健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长效机制”。这些表述体现了务实的改革观、发展观,对于实现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共同富裕意义重大。
聚焦产业现代化,提升发展动能。一是深化三产融合,提升增值空间。在产业深度延链上精做文章,跳出特色农副产品这一形式单一、深加工不够的原生态产业,促进农业产业延链、补链、壮链、强链,推动全链条转型升级;加强对农产品加工业产业集群的扶持,在融资、财政、用地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持,完善农产品加工业体系,实现农产品价值最大化。在产业广度融合上不断突破,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要效益;加快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健康养老、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由种养业向产加销一体化发展。二是培育经营主体,讲好品牌故事。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鼓励龙头企业建立原料生产基地,通过农户入股等方式,让小农户融入农业龙头企业经营过程,分享龙头企业发展红利。强化生产经营主体的品牌意识,打造更多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通过大数据技术全面剖析市场需求,做好人群和区域定位,推出适合网上销售的农产品品牌。三是加强科技创新,助推提质增效。积极搭建科技创新平台,聚集科研创新资源,让农民享受到更多科技赋农的红利。强化与科研院所的长期合作,创建产业示范基地,打造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用好“互联网+”,统筹推进数字农业、智慧农业发展。
植根乡土社会,筑牢发展根基。一是做好规划文章。立足本地特色资源,将产业规划与乡村建设等各项规划有机融合。自然资源、交通位置、配套设施等条件较好的村落,因地制宜积极寻找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的最佳路径;资源优势不明显的地方,政府统筹规划引导,通过龙头带动、抱团发展的形式打造产业集群。二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水、电、路、通信设施,有旅游业的乡村还应加强旅游道路、停车场、游客接待中心等配套设施建设。特别是支持基层建立电商扶贫产业园,引进“四通一达”商业物流;有条件的乡镇要推动农产品销售大户组成电商企业,推动当地产业和全国甚至全球产业链、服务链相连接。三是联手培养新业态人才。政府要整合第一书记、扶贫干部等行政资源, 与农户、企业深度捆绑,通过与银行谈判给予低息贷款等举措吸引电商人才创业,打造镇域电商产业网络。
重视农民利益,共享发展成果。一是强化政府政策扶持引导。政府应充分发挥在农民与产业主体之间的纽带作用,更好地平衡农民和产业主体之间的关系;在深耕农业产业链的同时,加强监督管理、契约指导等工作,防止资本伤农或农民入股资源资产价值低估等现象,让乡村产业利润更多留在当地,让利农民。二是探索有效利益联结方式。建立农民受益和产业保持竞争力相互激励模式,推动政府、企业与农村农民形成利益共同体。鼓励引导产业主体和农民利用资金或生产要素,实现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采用分红型、股权型等合作方式,探索“土地租金+务工工资+返利分红”等混合型的利益联结方式,把利益分配重点向产业链上游倾斜,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三是提高农民自身发展能力。通过网络视频教学等方式,提升农民适应当前新形势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通过乡风文明建设和乡土观念宣传,提高农民参与乡村产业发展的主体意识;加强对“三农”相关政策、农村致富典范等的宣传,实现扶智和扶志同步推进。
【作者单位:中共邹城市委党校 本文系全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专项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