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31日
第03版:

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传统制造业转型发展

■庄志华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济宁是制造业强市,在长期发展中积淀了雄厚的制造业基础,但也面临着传统制造业全面转型升级的压力。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传统制造业数智化转型升级,是济宁市完善现代化制造业体系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

明确数智化转型路线图

按照山东数字强省建设和数字经济发展的相关规划和工作部署要求,在准确把握传统制造业数智化基本内涵的基础上,立足我市传统制造业产业基础,鼓励和支持各县区同步谋划、差异化发展,制定符合实际的传统制造业数智化转型路线图,加快推动传统制造业数智化转型。通过新质生产力发展,在全市逐步建立各产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和行业联盟,以新质生产力要素对传统制造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的改造,积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传统制造业深度融合,在研发设计、加工制造、营销服务和决策管理等领域快速提升传统制造业的数智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

建设新质生产力数智化产业平台

以新质生产力要素把我市传统制造业分类、分区域打造成为不同的产业数智化“大车间”,有效调度产业内全生命周期的链接,围绕传统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找准关键核心技术和零部件薄弱环节,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攻关,筛选各产业环节的断点、堵点及企业分布情况,辅助进行产业招商实现补链、强链。建设质量追溯、售后服务、普惠金融、能源管控、政企互通等功能性平台,推进传统制造业企业数智化改造,开发企业端管控系统,组织企业入驻平台。制定产业标准,建成各产业“数字经济总部”,实现平台多业态运营、收益进一步提升、影响力进一步提高,擦亮济宁传统制造业品牌。

夯实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大力推动工业互联网建设,加强工业互联网内外网建设和改造,以“5G+工业互联网”建设,推动5G应用向企业、园区拓展,支持工业企业建设5G全链接工厂,打造一批“5G+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场景,建设一批数字产品、数字生产线、数字车间和数字工厂,通过示范引领形成规模复制。持续推动5G基站建设,加强重点行业5G独立组网,尽快实现5G网络信号全覆盖,重点区域深度覆盖。支持重点传统制造业企业、信息服务企业建设一批跨行业跨领域的综合性平台、面向重点行业和区域的特色型平台,以及面向特定技术和场景的专业性平台,打造基于平台的传统制造业新生态。

发挥制造业数据要素效能

积极推动我市算力中心建设,鼓励重点产业建设一批服务多元、存算均衡、融合应用的低延迟边缘数据中心,全面提升数据存储和计算能力,夯实数据底座。积极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和跨县域、市域流动,以数据流为驱动打通人才流、业务流、资金流、技术流,为数字经济健康发展持续注入源源不断的活水源泉。持续推动传统制造业企业实施“上云上平台”,促进企业数据汇聚。充分发挥各县区一体化大数据平台作用,推动数据落地基层、服务基层。落实社会数据统采分签机制,推动公共数据汇聚和开放共享。

加大重点领域政策支持

出台支持数字经济发展的一揽子政策,通过在推动数智基础设施建设、数智化转型、数据要素汇聚和治理等方面进行政策引导、能力支持和强化监管等,更好发挥政府在传统制造业数智化转型中的引导作用。聚焦解决传统制造企业“不会转”“不能转”“不敢转”的难题,加快健全市场化服务与公共服务双轮驱动,加大对数智化转型技术和方案的研发补贴力度,面向中小微企业特点和需求,引进培育一批专业型数智化解决方案供应商,开发一批轻量化、易维护、低成本、一站式的解决方案,增强产品供给能力。

(作者单位:中共梁山县委党校)

2024-07-31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77518.html 1 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传统制造业转型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