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吗?画像中的这个人,身着短布衣,头戴尖角草帽,左手前伸,仿佛是在指挥,这就是大禹……”
近日,嘉祥武氏墓群石刻博物馆迎来了一群特殊的游客——嘉祥县返乡大学生志愿者和40名纸坊镇中心小学留守儿童。孩子们在大学生志愿者的陪伴下,置身于历史长河,追寻汉画像石的记忆,共读一部“雕刻在石头上的文明史”,开启了一场文化探寻与学习之旅。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嘉祥县委宣传部根据未成年人需求多样化、个性化突出的特点,组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通过创新“雏鹰课堂”形式,引导未成年人走出家门,体验别样暑期生活。
在富山国防教育基地,纸坊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开展的关爱未成年人文明实践暑期研学活动如期举行,吸引了不少孩子参加。他们参观了解放军在各个时期的武器装备,并在教官、老师的指导下观摩、体验。
“这次‘雏鹰课堂’的研学游活动,我觉得特别有意义。通过开展学习辅导、兴趣培养、文化传承、红色教育等形式多样的课程,为家乡的弟弟妹妹做好服务和引导,同时也让我更加了解了家乡的传统文化,为家乡有这么深厚的文化底蕴感到自豪!”就读于吉林大学的返乡大学生曹瑞深有感触地说。
暑期以来,嘉祥县委宣传部组织开展了“雏鹰课堂”关爱未成年人文明实践系列活动,盘活文化遗迹、文明实践所站、文化“两创”示范点等场所,积极招募辖区内返乡大学生、教师志愿者,吸纳退休职工、文化工作者参加到活动中,融合传统文化、红色精神、文明实践,让未成年人在游中学、在学中悟。嘉祥县委宣传部分管负责同志介绍,他们将继续创新活动载体,统筹各领域、各环节、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不断丰富未成年人学习生活,在文明实践研学活动中提升社会实践能力,拓展知识视野,丰富“行万里路”内涵,不断提升孩子们的人文素养。记者 梁琨 通讯员 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