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商业银行在助力经济向“新”而行、以“质”致远的高质量发展道路上,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在加速构建。银行业金融机构在五篇大文章之首的“科技金融”定向发力,通过金融供给侧的调整,如推出适配科技创新企业的多元信贷产品,探索投贷联动等投融资方式创新扩面,建立健全多层级专营机制等,服务新经济并与之同频共振。
助力新质生产力培育发展
在和专精特新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等做好金融服务对接方面,银行业快马加鞭,为促进科技研发、成果转化、高技术产业发展等,提供了越来越丰富多元的金融工具和金融服务。多家银行表示,将在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围绕产业发展的战略部署,抓产业集群龙头,沿着产业链做客户延伸;同时,加速探索纾解初创、成长期科技企业的融资难题。
“我们重点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领域以及‘三创四新’成长型创新企业。超前布局更早、更小、更新的科创企业,以产业逻辑去评估客户价值,形成贯通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以及拟上市、上市等各阶段的客群梯队。”中信银行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
探索投贷联动服务新模式
对于未来银行如何更好地支持科技创新,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建议,可继续探索投贷联动的支持模式,通过供应链模式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上下游的融资支持;商业银行还可在专精特新类企业债券发行、承销、投资等方面发挥支持科创企业的作用。
专家认为,投贷联动模式有助于银行突破单一信贷融资模式,将银行传统的贷款融资与类似风投公司或产业基金的股权投资相结合。银行的投贷联动模式是一个很好的创新,通过良好的产品设计,以“投”的部分去稀释或吸收“贷”的部分承担的风险,是一个好的思路和尝试。
在探路投贷联动的尝试中,各家银行的方式不尽相同,与风险投资、私募股权等外部机构联合开展的投贷联动已广泛开展。同时,业内也在探索银行特别是大型银行内部投贷联动的空间。
“商业银行应以理念创新推动服务创新,加快转变原有单一信贷服务模式。”北京银行董事长霍学文认为,应坚持投行驱动,推动投贷联动等金融服务模式和产品创新,建立企业研发创新全链条金融支持机制。
专家认为,银行服务新质生产力,应逐步从以贷款为主的服务模式,升级为“表内+表外”“商行+投行”“债权+股权”“融资+融智”的综合化、全方位服务。
打造以“专”见长机制
业内人士介绍,近年来银行业对科技企业的授信机制发生了较大转变,比如从财务指标分析转向技术分析,从看重盈利性指标转向看重成长性指标,定量指标之外加入不少定性指标,注重对科技型企业打分和精准画像等。
不少金融机构成立专班人马,练就“慧眼识珠”的专业能力,不断探索更为多元化、多层次及更为精准、定制化的融资服务方式,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
近两年,设立专营机构渐渐成为银行业在科技金融领域的热门做法,农业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民生银行等近期在全国各地密集挂牌科技金融专营机构。
农业银行相关负责人介绍,该行构建了科技金融服务中心、科创金融事业部或专职团队、科技专营支行的三级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紧跟国家区域科技创新发展规划布局,在各地高新区、科创园、软件园等科技创新集聚地,成立了200余家科技金融专业支行,提高了专业服务能力和效率。
业内人士表示,专营机构各项机制建设和业务开展应专业化经营、特色化发展、体系化运作,完善考核激励、实施差异化监管等。此外,知识产权和技术是科技企业拥有的主要资产,而这部分资产仍面临“评估难”的问题。破解这一问题,需要加强知识产权和技术要素市场建设,这将为银行更好地开展科技金融实践、服务新质生产力发挥催化剂作用。薛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