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21日
第03版:

读懂5.0%的“形”与“势”

7月18日 《人民日报》 达仁

背景:中国经济半年报出炉,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5.0%。从环比看,经季节调整后,二季度GDP环比增长0.7%。环比增速连续八个季度正增长,经济保持平稳向好态势。

观点提要:善于透过经济运行的“形”把握发展的“势”,科学认识“当前经济怎么看”,有助于准确把握“经济工作怎么干”。判断大势,要从全局看。消费、投资、出口,被视作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上半年,消费市场规模持续扩大,贸易规模再创新高,投资增长趋势也值得关注。随着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稳步实施,相关投资呈现较快增长。充分发挥有效投资关键作用,努力形成高质量供给,经济活力将更加充足。把脉趋势,要细致地看。附加值低、“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曾占据外贸“半壁江山”,如今已下降至不足两成,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正显现国际竞争力。贸易结构变化,折射产业升级,也意味着产业链韧性更强。观察挑战,要辩证地看。当前经济运行中的困难挑战有所增多,但许多困难都是做增量、开新局、谋创新遇到的“成长的烦恼”。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才能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破除前进路上的障碍,实现新的更大发展,离不开全面深化改革,离不开政策效应的逐步释放。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着力扩大国内有效需求,中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发展态势不会改变。

中国经济“形有波动、势仍向好”

7月18日 《南方日报》 丁建庭

背景:连日来,国际机构相继上调中国、亚太地区发展中经济体的经济增长预期——7月16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更新内容,将2024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从4月份报告的4.6%上调至5.0%;7月17日,亚洲开发银行发布《2024年亚洲发展展望》补充报告,将亚太地区发展中经济体2024年经济增长预期从4.9%上调至5.0%。

观点提要:国际机构上调经济增长预期,毫无疑问是受到上半年中国经济数据发布的影响。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中国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0%。整体来看,中国经济延续恢复向好态势,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全面辩证看待中国经济,既要看经济增长之“量”,更要看转型之“效”、发展之“质”;既要看到短期波动之“形”,更要看到长期发展之“势”。中国经济稳定运行、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积极因素还在继续累积,仍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和稳定力量。中国经济“形有波动、势仍向好”,短期波动不会改变长期向好大势。对标高质量发展需要,对照中国式现代化要求,继续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持续用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着力激发内生动力活力,不断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中国式现代化必将稳步向前推进。

外企增势折射中国强大磁吸力

7月17日 《北京青年报》 徐向东

背景: 商务部日前发布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6870家,同比增长14.2%。2013年至2022年,我国吸引外资规模以人民币计连续10年稳步增长。今年上半年,我国吸引外资规模近5000亿元,处于近10年来的高位。

观点提要:在复杂的国际局势影响下,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今年上半年,我国新设外商投资企业数量保持两位数增速,增势喜人,充分说明我国经济韧性强、活力足、潜力大的特点没有变,说明中国对外资的吸引力依旧强劲。外商投资企业增势喜人,来自于坚实的政策保障,来自于看好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来自于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成色。开放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是世界繁荣的必由之路,也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尽管全球化遭遇逆风,但中国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步伐坚定。近年来,中国积极推进双边、区域和多边合作,持续扩大对外开放,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极大鼓舞了跨国企业在华投资的热情。新设外商投资企业数量和吸引外资规模均呈现稳中向好势头,有力证明开放中国依然是外商投资高地。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外商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中国将持续成为全球投资热土。站在新的起点,中国将深化重点领域对外开放,提升精准招商引资水平,着力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让外资企业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好。

“过境免签”展示开放的中国

7月18日 《中国青年报》 胡文利

背景:国家移民管理局7月15日发布公告,新增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丽江三义国际机场和磨憨铁路口岸3个口岸为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适用口岸。至此,中国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适用口岸增至37个。

观点提要:144个小时,折合为6个自然日。对前往第三国的“过路人”而言,原本只能在封闭的中转机场里等待数小时,如今活动的时间和半径都大大延长。正应了那句话——“走过路过不错过。”颇具吸引力的免签政策,带动了一场又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数据显示,上半年入境游人次显著增加,全国各口岸入境外国人同比增长152.7%,其中通过免签入境人次占比58%,同比增长190.1%。越来越多的中国城市和地区成为入境免签口岸,而不局限于一二线城市和发达省会城市等少数“样板间”。“随便走、随便逛”的背后,是多年来不断缩小地域差距、实现乡村振兴的努力,是全面对外开放的坚持,以及面对外界打量时开放自信的心态。入境免签政策只是中国坚持对外开放、为中外人员往来与国际合作提供便利的缩影。去年以来,我国先后对法国、德国、澳大利亚等15个国家试行单方面免签政策,新增与新加坡、泰国等7个国家互免签证。这无疑是对中国“倒退论”的有力回击: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中国将不断优化人员往来便利措施,让外国朋友在中国旅行更方便、更舒适。

(闻道 集纳)

2024-07-21 7月18日 《人民日报》 达仁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76698.html 1 读懂5.0%的“形”与“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