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宁讯(记者 徐斐)7月7日至8日,我市经历了今年入汛以来第一轮极端强降雨,此次强降雨过程强度大、雨量集中,全市平均降雨85.1毫米,降雨量最大的县市区为泗水县,达223.8毫米,为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大值。受上游降雨影响,泗河书院站在7日19时30分发生1900立方米每秒洪峰,为1957年以来最大值。面对当前防汛形势,我市各级迅速行动,精心组织,确保全市安然度汛。
7月7日15时,市气象局发布暴雨红色预警,全市各级迅速行动。市防指启动防汛三级应急响应,紧急召开防汛工作会议,对强降雨防范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要求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防大汛、抗大洪的思想,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落实防汛责任制,确保各项防范措施落到实处。
市防指派出38名水利专家分7组赶赴一线现场指导,气象部门滚动预报天气变化,水文部门围绕泗河洪水增加监测点、加密测报频次,应急、城管、交通等部门切实强化责任意识,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做好防汛抢险人员、物资等方面工作。为应对泗水县强降雨,市防指及时增派14台套移动排水泵车,济宁消防救援支队派出60名救援力量,山东公用水利发展集团派出30名救援力量支援泗水县。
各县市区也结合各自实际,立即行动,组织相关人员深入防汛抢险一线,加强对水库、塘坝、河道、山洪灾害易发区等重点区域的巡查排查力度,及时转移风险区群众。组织调集抢险队伍,提前预置土工膜、编织袋、砂石料等抢险物资,调集挖掘机、装载机等大型机械设备到位,确保一旦发生险情第一时间处置。
截至目前,在全市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成功应对本次强降雨,实现“人员不伤亡、水库不垮坝、重要堤防不决口、重要基础设施不受冲击”四不目标,全市防洪工程运行平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