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斐
儒家思想正在“火”起来,传统文化也真正“活”起来。近年来,我市努力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走在前、作标杆,全力打造国家重大文化战略实施、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文化阐释传承、文化赋能高质量发展、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五大高地”。
以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为例,这是以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诞生地——尼山命名,以开展世界不同文明对话为主题,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的,学术性、国际性与开放性相结合的国际思想文化对话交流平台。首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于2010年9月举办,至今已举办九届,对于促进世界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增强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传播力影响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论坛始终紧扣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时代之问,积极推动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已举办的九届论坛,共设置9个主议题、58个分议题,举办了近200场各类研讨、交流活动,论坛已成为不同文明对话交流、思想观点竞相迸发的重要平台。论坛从不足百人到近千人与会,从单一学术论坛扩展为人文综合论坛,全球各国几百位专家济济一堂,成为国际学术交流的盛会。论坛始终聚焦国内外共同关注的重大课题,从交流碰撞中寻求智慧、答案。一路走来,论坛规模不断扩大,论坛形式不断创新,论坛的权威性、国际化、影响力不断提升。正如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特聘教授杨朝明所说,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搭建了一座古今对话的桥梁。中华文明具有很强的连续性,让我们得以从古代智慧中汲取养分,以解决当代社会面临的诸多问题和挑战。
作为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举办地,济宁市持续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打造独特的“城市名片”。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董冰说,聚焦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打造世界文明交流互鉴高地,济宁日益成为世界了解中华文明的重要窗口,孔孟之乡成为人人向往的文化圣地、精神家园。据了解,我市实施重大文化项目带动战略,高标准建设孔子研究院、孔子博物馆、尼山圣境、济宁市文化中心等一批重大标志性牵动性文化项目。聚力突破尼山片区建设,编制《尼山文化片区综合发展规划》,实施文旅融合、文化“两创”、基础设施、乡村振兴4大类24个项目,鲁源小镇和尼山世界儒学中心联合研究生院项目正加快建设。大力实施“诗礼尼山”行动,努力打响“千年鲁源、万世昌平”文化地标。
在济宁,推动文化传承发展,不再局限于对古代文献、历史遗迹的保护与研究,而是积极探索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激活延续千年的文化遗产。日前,“孔子密码——沉浸式文物数字艺术展”在孔子博物馆开幕。展览运用3D技术、光影雕塑、动态画卷等多种数字形式创新展示儒家思想,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融合,让观众们身临其境般体验2000多年前孔子坎坷而丰盈的一生。“从凝聚思想智慧的《论语》《诗经》,到融于现实生活的孔府器物,展览将儒家思想的人文内涵、美学理念和文化积淀以科技手段充分呈现。”孔子博物馆副馆长杨金泉说,展览旨在探寻数字技术与儒家思想新的结合方式,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