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07日
第04版:

古运河闸口“翻船”的封疆大吏

图文 仲伟帅

日维乙未月丙戌,青天无云月东出。

舟人喧豗夜涛发,翻沙转石纷出没。

是时水浅舟在地,闸门崔嵬昼方闭。

闸官醉睡夫走藏,仓卒招呼百无计。

民船弃死争赴闸,楫倒樯摧动交碎。

舟人号豗乞性命,十里呼声震天地。

这是明代诗人李东阳的诗作《夜过仲家浅闸》,诗中描绘了过仲家浅闸时的场景。乙未月丙戌日的月夜,因为夜间河水异常,河沙碎石,波浪翻涌,夹杂着船夫的喧闹声,船只搁浅在仲家浅闸河道中,而疏导河运的官吏正值闭闸之时,在夜间并不当值,一些运河小吏起不到任何作用。因此,民船争相躲避,呼声震天,一片“民船弃死”争相赴闸,帆歪楫倒,呼天抢地,惊魂未定的灾难场景。

仲家浅闸,位于微山县鲁桥镇仲浅村西部运河之上。元至正元年(公元1341年)建,明宣德五年(公元1430年)重建。清乾隆二十三年(公元1758年)修,金门宽二丈八尺,高二丈八尺八寸,闸下东岸月河长一百八十丈。乾隆四十八年(公元1783年)重修,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大修,现被列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

古时该闸驻有闸官,“掌潴泄启闭事”,负责闸座的整修以及统领闸夫等。《山东通志》记载:“仲家浅闸,闸官一人,夫三十人,溜夫一百四十四人。”

京杭大运河主线贯通以后,大量的管理积弊随之出现,如李东阳诗中的描述。明清以来,为保障运河的畅通,对运河闸座的启闭时间和船只数量,以及水位条件,制定了严格的禁令。于是,具有法律效力的禁例相继出台。加之一些约定俗成的民间惯例,为维护运河航运发挥了重要作用。

明代规定:如启上闸,即闭下闸;启下闸,即闭上闸。清代“先放粮艘漕船,次放官、商、民船。如有恃强启闸泄水误漕者,指名题参。”除运粮漕船和官船、商船、民船要严格按照顺序过闸外,还有一些特供“时鲜贡船”享有特权:“各闸见时鲜贡船随到随开,并且不许夹带额外船只”。这如同今天的高速绿色通道,不能出现“线椒不是辣椒”的无故刁难,要畅通无阻,保证畅通与供给。

就在这样的严格禁令之下,仍有一些官员倚仗权势,胡作非为。乾隆年间,这里就发生了一起因违规过闸而受处置的典型案例。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三月,江西巡抚纳兰常安因母亲去世回京料理丧事。带着一众家人随从行至仲家浅闸时,利用权力,无视法度,在不得启闸之时,勒令闸夫违规开闸放船,而闸官不敢违例,常安家奴竟捆绑闸夫,冲进闸官署殴打闸官。随后,常安命令家奴开启闸板,扬长而去。河道总督白钟山将其强行开闸闯闸之事呈报乾隆皇帝,乾隆震怒,“常安著革职拏交刑部,及伊生事家人,一并严审定拟具奏。”

据《清实录》卷十九:庚申,谕总理事务王大臣:朕前访闻得原任江西巡抚常安回京,船过仲家浅闸口,于不应放闸之时,吓令开闸,仆从多人,闸官畏其威势,躲避不敢过问。常安遽行越漕起板,将船放行。朕随传旨询问常安,伊乃多方掩饰,朦混回奏。朕复降旨询问总河白钟山,令其据实奏闻。今据白钟山奏称:常安于三月间,船过仲家浅闸,仆从多人,勒令闸夫起板放船。闸夫不敢私起,伊家人复扭闸夫,蜂拥闸署,倚势吓逼,凌辱闸官,以致闸官躲避。常安遂起板前行,反将闸夫掌嘴泄忿。又常安船至安山闸时,伊家人两次到闸,喝令起板。闸官任其无状,不敢违例放行等语。常安身为大臣,于朕即位之初,辄敢横行如此,此皆皇考临御时所未经见闻者。及朕降旨询问,伊复支吾巧饰,不将实情陈奏,甚属可恶……至于常安,乃封疆大吏,岂不知宪典之当遵,而亦为此市井跋扈之举乎?

纳兰常安作为一省长官,不遵法典,在仲家浅闸、安山闸,连闯两道“红灯”,被革职拿问。这也是清代以来,因不遵法度,违规越制,强行过闸而处置的唯一一位封疆大吏。一省巡抚,因违反规定,在小小的仲浅闸上“翻了船”。这一案例,在今天依然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

如今,修复一新的仲家浅闸,石砌板栏,绿柳成荫,成为村民茶余饭后的休闲之地。

①仲家浅闸近景

②③第一历史档案馆中仲家浅闸修缮奏疏

④⑤《清史稿》实录常安过闸

2024-07-07 图文 仲伟帅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75716.html 1 古运河闸口“翻船”的封疆大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