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07日
第04版:

说文解字话小暑

种衍洋

暑,炎热。“暑”字,上面一个大太阳,下面一个“者”代表大地万物被火球炙烤。《说文解字》中将“暑”解释为“热也,从日者声”。在这样的天气,户外劳动很辛苦,一定要注意防暑降温。

“小暑”为小热,意味着酷热的开始。俗话说“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就要开启桑拿模式了。所谓“热在三伏”,是说三伏天通常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高温、高湿天气频繁。

每个节气都有三候,一候是5天。小暑的三候,都跟热有关系。一候温风至,说得太委婉了,可以说是热风。二候蟋蟀居宇,宇是屋檐,蟋蟀是很敏感的动物,在这样的天气里觉得热了,到屋檐底下寻找清凉。《诗经》说,蟋蟀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当然,诗经当中说的这个月份是农历。三候鹰始鸷,老鹰觉得地面温度太高,要飞上天空,去寻找自己的清凉了。

杜甫《遣闷》其中有一句说:“暑雨留蒸湿,江风借夕凉。”诗人热得无可奈何,夜晚都要去江边借风寻凉。这样的日子,《黄帝内经》告诫我们,要“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是说不要发脾气,不要过于烦躁,让情绪安静舒畅,还要晚睡早起;而这个晚睡,不是熬夜。

古时候,文人雅士有小暑“晒衣曝书”的习俗,在我国至少有2000年历史了。《穆天子传》记载:“天子东游,次于雀梁,曝蠹书于羽陵。”汉唐时,曝书逐渐形成制度。北宋形成了独特的馆阁翰院文人的曝书集会,文人士大夫们这天晒书时,相互品鉴学习。

据说,自古晒衣之俗延至魏晋时,成为豪门炫富的仪式。“竹林七贤”之一的阮咸,却瞧不起这种风气。他见富豪邻居在架上搭满了绫罗绸缎,便故意用竹竿挑起一件破旧的衣服,高高地挂晒。有人问他何故,他说:“未能免俗,聊复尔耳!”此话说得智慧,不能免俗是假,“聊复尔耳”,是说姑且如此而已,说的是讽刺,彰显的是文人风骨,像书香一样,充满精神气节。

每年小暑,我们把家里的衣服和书搬出来晒,还念念有词地说“与尔同销万古愁”“人生得意须尽欢”。晒衣曝书时,或坐在树荫下,或躺在屋内的凉床上,扇着扇子,听蝉鸣蛐蛐叫,岂不快哉!

在这个暑热的季节,慢慢找到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节奏,岁时更迭,寒来暑往,自然永生不息,人类的智慧延绵不绝。沿着古老的二十四节气,踏节而行,日子饱满并丰盛。

2024-07-07 种衍洋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75715.html 1 说文解字话小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