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泗水讯(通讯员 张爱香 刘畅)在泗水县,一个充满爱与希望的“康复小屋”项目,正悄然改变着当地残疾儿童的生活。该项目由泗水县残联联合县人民医院、县微公益协会共同发起,致力于打造“机构+家庭”双介入的模式,为脑瘫、智力障碍、孤独症等残疾儿童提供康复服务,进一步提升康复服务质效。
小熙是一个患有小儿脑瘫的孩子。过去,由于去县城的康复机构路途较远,小熙的康复训练常常因为交通问题而受到影响。然而,自从去年家中安装了“康复小屋”后,小熙的康复之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他可以在家中进行康复训练,还有志愿者定期上门提供指导。小熙的奶奶激动地说:“这些康复器材、玩具和学习用具真是太好了,孩子在家就能接受专业的康复训练,这对我们家来说真是帮了大忙!”
根据每位残疾儿童的实际情况,“康复小屋”项目为他们量身打造家庭康复环境。例如,对于肢体运动障碍的儿童,安装爬架等训练设施。这种个性化的设计,不仅使康复训练更具延续性,让每一位残疾儿童都能在家中享受到专业的康复训练,还大大提高了家长的参与度,从而使孩子的康复效果得到显著提升。
截至目前,“康复小屋”项目成功募集了专项资金23.5万元,完成108户“康复小屋”建设,为全县208名有需求的残疾儿童提供康复服务和爱心帮扶,发放学习桌椅162套、家庭感统训练架16套、益智玩具及书籍184套,举办家长学校培训12期、入户家庭康复指导6期,入户随访35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