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5日
第03版:

“双减”落地有声“乐考”让孩子更乐学

■本报记者 梁琨 鲍童 本报通讯员 田媛

“降低考试压力,改进考试方法”,是“双减”工作之重。今年4月,省教育厅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行小学一、二年级“乐考”工作的通知》指出,自2024年春季学期期末开始,在小学一、二年级全面取消纸笔考试的基础上,由各学校自主创设闯关式、任务式、探究式等测评活动,采取游戏化、情景化、模块化、项目化等形式实施“乐考”。

在各级政策指引下,我市各地教育部门积极探索教学过程的改革与教学理念的提升。任城区一、二年级学生采用的“乐学乐考”测评形式,就作为典型经验在全省推广。

临近期末,在济宁市东门大街小学教育集团下的四个校区,以“适美好少年 夏日乐游园”为主题的沉浸式“乐考”活动正同步进行。此次“乐考”活动以道德与法治、语文、数学、科学等学科进行整合设置关卡,学生化身为夏日探险家进行快乐游园,在“玩中学”“玩中测”,在“花式闯关”中“慧”学“慧”玩。

“乐考”该如何考查知识点?掌握的知识点会不会扎实……在采访过程中,不少从“笔试”中成长起来的一代家长发出疑惑。

“义务教育阶段考试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检测学生们的知识掌握情况。不论何种形式,只要我们过程中做得足够扎实,结果定不负人心。”任城区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小学教研室副主任姜丽霞介绍,“乐考”通过形式活泼、富有童趣的测评活动实施,既“考”知识更“考”能力,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力量、学习的乐趣。

“乐考”轻松了孩子,对学校和老师的教学能力与教学理念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姜丽霞介绍,为提高“双减”实际效能,他们开展“乐考”活动设计时,鼓励学校打破学科界限,由多学科教师共同设计,实现一个主题活动或多个系列活动对学生多学科关键能力的综合测评。其中,活动主题要充分挖掘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元素,活动设计要注重与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等相结合,做到“五育并举”。并将“乐考”理念融入日常教学,在作业设计、随堂检测中普遍运用,坚持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乐考”促“乐教”“乐学”。

为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真正做到让孩子们“乐学”,任城区在提高作业设计质量上下了不小的功夫。

今年初,寒假过后,济宁市第十五中学的学生们交上了自己的生物作业——生态瓶、植物笔记、各种模型、植物培养记录……学生们利用假期,开动脑筋,大胆想象,用有限的材料,设计出形式多样的作品,将生物知识与生活融合,在快乐中不断成长共同进步,在实践中理解生物知识内涵、感受生命的艺术。

“不只是生物,语数外等各学科作业都不只是完成纸面功课,而是让孩子们以自己的理解,将本学期知识融会贯通,在实践中加深认识,方式很新颖,效果也更好。”一位学生家长感慨说。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是一个系统性的长线工程。对于学校教育,我区教育教学的规划和设计已前延至幼儿园阶段。”任城区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叶小蕤介绍,自2021年被列入省级幼小衔接试点名单,任城区组建区级幼小衔接专家团队,在每年5月、6月“幼小科学衔接宣传月”,组织宣讲团成员走进幼儿园,及时了解家长的困惑,缓解幼儿入学焦虑。合理设计一、二年级课程,注重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学习的设计,立足各校各园实际探索开发幼小衔接校本课程。

“按照一定时间节点,组织幼儿园小朋友到小学参观,在传统文化特色课程上也建立延续,让孩子们在愉快、熟悉的氛围中,消除焦虑、完成接续。”李营幼儿园园长薛珊说。“良好的习惯养成需要时间也是因人而异。对此,我们要求一年级老师为孩子提供个别化指导,通过肯定和鼓励,支持幼儿获得积极入学体验。”济宁市霍家街小学副校长申海兰介绍。

“乐考”“大学科作业”“幼小衔接”,是任城区落实教育改革探索的缩影。“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我们久久为功,希望通过不断的探索创新,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得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更好成长。”任城区教育和体育局党组成员、电化教育中心主任刘辉说。

2024-06-25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74770.html 1 “双减”落地有声“乐考”让孩子更乐学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