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曲阜讯(通讯员 谭子运)新一轮驻村帮扶以来,曲阜市紧扣强党建、助增收、保稳定、促文明4个着力点,用活130名第一书记队伍,激发74家市直单位帮扶动能,为全市高质量发展贡献下派力量。
锚定第一要务,筑牢基层党建。推动村班子素质能力提升,确保每年对帮扶村党员开展不少于24学时的集中培训,第一书记每季度为党员至少讲一堂党课;推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组织生活制度的严格落实;推动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提档升级,结合党支部评星定级,协助基层党组织研究制定晋位升级的具体措施。抓实党员党性意识工作,组织开展党员联系农户、党员户挂牌、承诺践诺、设岗定责、志愿服务等活动;抓实农村基层党员发展,把素质好、能力强、群众公认的优秀人才吸引到党内,常态化储备入党积极分子;抓实优秀人才“回引计划”,吸引人才回乡创业、回报家乡、确保每个帮扶村至少储备4名后备力量。
运用统筹思维,推动强村富民。谋划实施好第一书记项目资金“显性”资源,积极与财政、交运、水利、农业农村、乡村振兴等部门沟通协调,超前谋划一批符合产业、政策的项目入库。在实地调研和专家分析论证的基础上,科学统筹省、市、县第一书记基础设施类、产业类项目,分别确定了日光大棚西瓜种植省派项目、锦鲤养殖等首批6个市派项目以及钢结构厂房等13个县派项目,目前正按照程序有条不紊地推进实施。
挖掘发挥第一书记人脉、影响力等“隐性”资源。发挥第一书记协调沟通作用,撬动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各界的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资源集聚农村,激发高层次人才关注、商圈叠加推介、公益项目邀请、电商网红效应,引爆巨大的链式反应,为山村带来真正的实惠。邀请山东路桥集团等央企国企前来调研,积极招引客商投资,吴村镇养老服务、防山镇环保料厂、尼山镇益客食品等6个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
发挥部门优势,助力乡村稳定。发挥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监狱、强戒所等政法部门派出第一书记的“稳定器”“压舱石”作用,启动实施“乡村振兴 法治护航”主题活动。组建宣讲队、咨询组、顾问团,吸纳储备政法部门专家65人,组织开展了农家小院说法、调解现场、法律援助、警示教育、法治文艺演出等活动120余场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组建首批第一书记矛盾调解小站12个。树立底线意识,做好矛盾排查、民意收集工作,建立矛盾调解机制,走访慰问困难党员群众共1630户,排查、化解矛盾隐患178个,帮助特殊群体解决实际问题76个,帮助村“两委”破解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340余个,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树立“鸡毛蒜皮”就是“急难愁盼”的思维,从群众最关心的具体事情做起,解决群众出行、吃水、道路、就业、养老、上学、看病等七大类实际困难,共帮助新建、改建卫生室2个,帮助新建、改建养老服务场所4个,帮助危房改造3处,硬化村内地面520平方米,帮助安装路灯768盏,赢得了党员群众的一致称赞。
关注精神层面,真情服务群众。针对“百区千村”“强基村”“脱贫村”等具体情况,抓住春节、重阳节、“六一”“七一”等重要节日,列出志愿服务、文化帮扶配档表,明确时间节点、职责任务。广大第一书记先后组织开展“相约黎明”“暖冬送衣”“倾心护童”“春联寄情”等丰富多彩的志愿帮扶活动450余场次。充分发挥曲阜文化资源丰富、传统文化社团富集、教育宣讲学者众多的优势,用优秀传统文化为村民启智明理。邀请曲师大、孔子研究院、孔子博物馆、济宁干部政德教育学院有关专家走进帮扶村,组织开展优秀传统文化宣讲、弘扬优良家风、非遗展示培训等活动近百次。组建课业辅导组、合唱团、广场舞小队、戏剧团、乡村诗社等文化团队,引领镇村举办合唱大赛、趣味运动会、棋牌大赛、民间诗词大会等系列文体赛事,着力激活乡村文化活力。策划实施第一书记“赋能乡村游”“打卡儒乡美食”“助力九仙山庙会、石门山山花节”三项主题活动,深度挖掘、传承、推广文旅资源,运用多种形式推荐曲阜的微度假、轻休闲、慢生活,获得社会各级的广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