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邹城讯(通讯员 杜强)近年来,邹城市紧紧围绕上级为基层减负的精神要求,从优化考核形式、丰富考核手段入手,聚焦“差异化”“融入式”“多维度”三个层次,探索实施“无感考核”,有效释放了广大机关干部迎考压力,激发了全市机关干部干事创业活力。
突出“差异化”考核,分道赛马添“动力”。坚持问题导向,一改往日“一套衣服大家穿”的考核模式,围绕“干什么考什么”,持续优化考核体系,量体裁衣分类考核。对镇街,充分考虑资源禀赋、功能定位,把基础条件相近、产业发展相似的镇街放在一起,分成园区工业镇、城建服务镇、区域中心镇、生态农业镇四种类型。对部门,根据职能定位和服务对象不同,把77个市直部门分成经济、公共事业、执法监督等7个系统,做到同类同考、公平竞争,引导镇街错位发展。邹城市大束镇为典型的城郊农业镇,伴随着孟子湖新区的开发建设,既具备街道社区管理职能又具备特色的蘑菇产业,实施分类考核后与街道纳入一个类别考核,工作重心更加突出,机关干部可以轻装上阵,精力摆布用力更均,如今已发展成邹东独具特色的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2023年,大束镇党委被评为“山东省乡村振兴突出贡献奖先进集体”。
聚焦“融入式”调研,一线识别鉴“真金”。坚持考人和考事相结合,注重考在平时、察在日常,在潜移默化中识别干部、推动工作。抽调精干力量组建干部队伍建设指挥部,围绕对上争取、改革创新、攻坚克难等领域获得的典型荣誉(案例),常态化分领域组织专题调研,近距离发现攻坚克难的事和担当作为的人。“融入式”调研中,调研组不看台账、不要资料,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到看具体实绩、听群众口碑、听项目牵头单位评价上,切实降低考核调研对正常工作的干扰。出台《关于实行融入式调研深化干部政治素质融入式考察的十条措施》,进一步健全“组织时刻关注、考察就在平时”的知事识人体系,通过“列席重要会议”“参与组织生活”“随机家访”等多种形式,反复接触观察、比较印证干部,突出了解干部在一线的表现情况。2023年,全市通过“融入式”调研的形式,通报表扬先进典型428个,其中7项典型案例获济宁市通报表彰,全市绩效管理的效能得到充分激发。2023年邹城市作为县级层面唯一代表在中组部绩效管理扩大试点研讨班上作典型发言。
注重“扎口式”管理,过程管控见“真章”。高度重视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构建,坚持“精简、科学、规范”的目标定位,在考核指标和考核方式优化上持续用力,把好考核“过程关”。在充分对接上级考核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压减对镇街、部门的考核指标数量,建立科学管用、便于操作的考核体系。在指标设置上,重点选择既能体现经济发展质量,又能挖掘未来发展潜力的指标。对于难以认定、没有考核价值的指标坚决不考核,对容易受人为主观因素影响、掺杂水分、造成考核偏差的指标尽量不考核,使镇街、部门能够集中精力抓好重点工作落实。全市所有考核事项由市综合测评中心统一审定,对现场考核实行“扎口式”管理。凡年底能够依据平时掌握情况确定结果的指标,不再进行现场考核。建立督考联动机制,每月组成联合考核组对“三重”工作进行现场考核,避免出现重复督查、重复考核问题。年底考核时,对于党建、宣传、统战等共性指标,安排1个综合考核组进行集中统一考核,最大限度减轻基层迎考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