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5日
第03版:

济宁城南的那片海子

李占奇

济宁市区西南,古有一片海子,今人称古南池,再现天池由来之神话,九龙给水之景象,王母阁楼之风月,往来者无不耳目一新。天池碧波荡漾,清澈见底,荷莲飘香,恍若仙境。它的来历还需从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时的故事说起。

相传很久以前,造人之神女娲成了首领,水神妒忌,想取而代之,故挑衅女娲。那水神人首蛇身,性情凶残,难以对付,女娲派能征善战的火神前去迎敌。

水火不相容的二神互不相让,各显神通。那水神终究未能战胜火神,恼怒得嗷嗷直叫,一头撞在西北的不周山上,把山撞倒了。那不周山原来是撑天的柱子,这一倒,天就塌了一个大窟窿。

天河之水倾泻而下,溅起的浪涛溢向四处。其中一滴有尾巴的大水球,风驰电掣般地砸落在中原大地上,留下一片不方不圆的水池。水位下降时,天池中心以北显露一座岛屿,形似琵琶,被天河之水环绕。这天池位于老济宁城南,老辈人都叫它“天池”,也称“南 池”。

撑天柱倒后,大地遍及水泊,一望无际。天河水淹没了田地、牲畜和房屋。龙、虎、豹、狼之类的猛兽,也跳出来残害生命,黎民百姓水深火热。女娲看到她的儿女们遭到灾难,心里万分难过,为救苍生,先将中原地带兴风作浪、危害人间的黑龙驯服,赶跑其它猛兽,又率领人类与洪水抗争。

女娲知道水是从天洞里流下来的,所以要设法补天。她四处奔波,采集了多种不同颜色的石子,烧了七七四十九天,熔成多色岩浆,补好了天的窟窿,百姓们又恢复了往日的安宁。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南池周边已是树木茂盛,百鸟争鸣,东侧平地崛起了一座气势宏伟的红色楼阁,这阁楼也很有说头呢。

传说王母娘娘的7个女儿耐不住天宫寂寞,趁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处理天宫之事,偷偷溜出天宫,假传天令骗过南天门的守门官,私自下凡,悄然飘落到人间。

她们游山玩水,不亦乐乎,大仙女怕游玩时间太久被父母发现,急忙招呼妹妹们回天宫。在凡间还没玩够的小仙女,还没有回转的心思,嘴里答应着,慢慢跟在姐姐们的后面,不知不觉离6位姐姐越来越远,又回凡间中原一带继续游玩。

6位仙女到达南天门,守门官告诉她们,王母娘娘已在宫中等待多时,仙女们相互推搡,谁都不想排在前面先见母亲,况且七妹又没有跟来,更是惹了大祸。回去寻找七妹已来不及了,只好磨蹭着叩见母亲。

当母亲问起小仙女时,6位仙女无言以对,不得不道出实情。王母娘娘双眉倒竖,怒目圆睁,这是违反天条的事,一旦玉皇大帝知道了就是死罪。本想派6位女儿下凡寻找七妹,生怕再有一去不归,更是无法向玉帝交代,于是将6位仙女交给天兵天将看管,亲率金童玉女和侍女琵琶仙女下凡,寻找七仙女。

炎夏,王母娘娘由金童玉女和侍女琵琶仙女服侍,驾祥云到中原上空。王母深知小女贪玩,每至风景秀丽处则按下云头。可是,向地面一看,河水已断流,禾苗已枯萎,大地干裂出许许多多的口子。王母娘娘不解地自问,此等宝地竟有如此旱灾,立即唤金童玉女化作兄妹打探缘由。

原来,女娲驯服的那条黑龙,本已潜到了南池,为一方百姓供水。中原这一带年年风调雨顺,南池周边数十里的万顷良田均靠这个水池浇灌。

自从这年二月二日以来,因一户百姓盖房,挖地基打夯震怒了正准备抬头的黑龙,原本暴躁的黑龙从南池内腾云而起,用尾巴扫向这户人家,竟使这家主人下肢瘫痪,抬头困难,整个村庄百姓吓得磕头谢罪,乞求黑龙的宽恕。

可是,黑龙在一阵电闪雷鸣之后,腾云西去再也不曾回头,水池一下子变成了涓涓细流,良田颗粒无收,百姓怨声载道,苦不堪言,多次求雨均未如愿。人们请来一位很有名气的和尚做法,也无济于事。至今,南池一带还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这天盖房不打夯的习俗,恐怕震怒了龙王爷。

大旱夹杂着大疫,烈日炎炎的夏天,被病魔缠身的人们,病死无数,再过些时日,就有毁灭的危险。王母娘娘是消灾灭祸之神,哪有坐视不管之理,即刻召见4位龙王,赶快解除旱情,并捉拿黑龙,同时让金童玉女为人们治疗瘟疫,令琵琶仙女修复庄稼及花草树木。

霎时,天上缓缓下起了雨,旱情解除了,花草树木及庄稼恢复了原来的茂盛,泉水喷涌如初。王母娘娘见南池里的水清澈见底,说:“咱们沐浴吧。”金童玉女高兴地笑了起来,因为他们早有此意。

玉女和琵琶仙女问:“怎么洗?”王母娘娘明白她们的意思,就对金童说:“金童,你到池子北侧尽头去洗。”对玉女说:“你到池子东侧靠北的地方。”对琵琶仙女说:“你到东侧的池子去洗吧,离我近些。”

琵琶仙女将琵琶放在南池中间的岛上,把莲花瓣、香草放在王母娘娘沐浴的池中,随后莲花满池,清香弥漫,沁人心脾 。从此,金童沐浴的池子叫“金童池”,玉女沐浴的池子叫“玉女池”,琵琶仙女沐浴的池子叫 “琵琶仙池”,王母娘娘沐浴的池子自然就叫 “王母池”了。又将琵琶岛颈部左右两侧的池子,分别叫作“白莲池”和“香草池”。

沐浴后,在池边上等待4位龙王的禀报。天色已晚,天气仍然闷热,金童玉女为王母娘娘找了个地方乘凉,后人在此造亭称 “晚凉亭”。王母娘娘刚刚清静了一会儿,就问:“我们这次下凡人间干什么来了?”想起小仙女儿就有些不放心,孩子是母亲的心头肉啊?

王母娘娘叫金童玉女继续寻找小仙女的下落,自己与琵琶仙女等待擒拿黑龙的消息。半个时辰过后,4位龙王将黑龙捉了回来。王母娘娘一看是女娲驯服的那条黑龙,便问:“是你?”黑龙见到娘娘立即跪地求饶。

原来天塌一个洞时,黑龙跳出来做过伤害百姓的事,被女娲驯服后藏在南池水底,为一方百姓出过力。这次百姓打夯震着了他,才又为害百姓。黑龙向王母娘娘承诺,以后绝不敢再做伤害百姓的事了。

王母娘娘见黑龙确有悔改之意,况且二月二龙抬头,是上天的意思。于是,下令让黑龙留在这水池中,兴云降雨,消难赈灾,将功折罪。还命就近湖泊及河流的8条龙镇守该水池,使池水永不干涸,并保证周边甚至中原大地风调雨顺。

为防黑龙再做坏事,或 “人多不干活,龙多不下雨”,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簪,放在水池的岸边东侧,令9条龙见金簪如见王母娘娘,须和衷共济,造福一方。从此,当地百姓家家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安居乐业。

后来,百姓为念想9条龙做的善事,在南池西侧建立了龙庙,在水池西南侧塑造了九龙并肩给水的石像。老辈人为纪念王母娘娘的功德,筹资在王母娘娘放置金簪处修建了一座4层的“王母阁”。阁内塑有王母娘娘的神像,那金簪依旧保存完好,成了镇阁之宝。

王母娘娘处理妥当黑龙之事,金童玉女正好前来禀报,寻找小仙女时发现一位青年书生,心系百姓,听说这里大旱无雨,从济宁西方只身而来,有成仙的造化,遂与王母娘娘找此人看个究竟。

瞬间到达青年书生住处,见书生正在研学,不乏仙人之气。王母娘娘有招此人成仙之意,叫金童变成路人上前搭话,称路过此地,天热讨口水喝。

这位书生打量一下金童,只见他头上戴有一顶网套,穿补丁粗布上衣,脚踏平底布鞋,眉间有着阳刚仙人之气,便说:“稍等。”转身去屋里,用笊篱在水缸里淘了一勺,送到金童面前。金童摘下那顶网套接住,说声:“谢谢!”

书生回到院中,止步不前,惊奇地心想,我用笊篱盛水,他用头顶的网套接水,这不是仙人吗?“啊”的一声,笊篱落在了地上,转身急步到门口,讨水者不见了踪影。

王母娘娘隐身一旁看得清清楚楚,断定书生悟性迟缓,尚需修炼。这位书生与仙有缘无分,后来常救难于百姓的事传开,人们尊他为圣人,立祠堂于南池园内。

王母娘娘、金童玉女、琵琶仙女驾云继续寻找小仙女,终于在青州城北云门山上发现了她。本想寻着小仙女,立即带回天宫,可是看见她与董公夫妻恩爱的样子,不忍心拆散,何况他俩有了一个孩子呢。天上一日,人间一年。

王母娘娘很是为难,玉皇大帝得知后大怒,派天兵天将把小仙女押回天宫看管了起来。小仙女思念董公和孩子,整日以泪洗面。心地善良的琵琶仙女,弹琵琶为其解愁,以消思念之苦。

数年后,又有此事。玉皇大帝的外孙女,在人间碧莲池游玩,留在人间与牛郎成亲,并育有一双儿女。王母娘娘因将金簪留在南池,用银簪画了一条银河将其隔开,不许牛郎织女见面。

琵琶仙女求情被拒绝后,弹奏一曲《鹊桥相会》,引来无数喜鹊在银河两岸搭建鹊桥。琵琶仙女再次恳求王母,恩准牛郎织女每年见上一面,王母娘娘只好应允。

每年七月七日,琵琶仙女就会弹起《鹊桥相会》的曲子,提醒喜鹊们按时在银河上架桥,好让牛郎织女相见。王母娘娘虽然答应但天命难违,琵琶仙女永远被罚下界,化成南池中的琵琶岛屿,叫“琵琶屿”。

每年七月七日这天,未婚男女在王母池荷花侧畔或莲花池旁,就能偷听到牛郎织女窃窃私语,遇到雨天还能听到织女的哭泣声呢。铮铮清脆的声音,就是琵琶仙女为唤来喜鹊们弹出的琵琶声。

后来,南池周边村庄及微山湖畔仿做琵琶,就是为纪念琵琶仙女。

每逢佳节,成千上万的善男信女成群结队到南池游玩,倾听着神仙们的传说故事,叩拜王母娘娘保佑无灾无难,平平安安,送香火与龙王祈求年年风调雨顺,获得好收成……

■成岳 摄影

2024-06-15 李占奇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74066.html 1 济宁城南的那片海子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