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07日
第03版:

神秘的仪式感

新疆乌鲁木齐 邹建奇

我的老家在甘肃东部,端午节不仅有地方美食,还有仪式感极强的风俗习惯。每每临近端午佳节,插柳梢、吃花馍、绑花线、戴荷包、喝甜醅水的记忆会越来越清晰。

母亲说:“端午节是个早节,要早早起床才有过节的感觉。”我就早早从炕上爬起来,跟姐姐一起去山上、村头折柳,每人抱上一捆柔嫩的柳梢回家,从大门、上房、厢房、厨房,一路插到猪圈、鸡舍。姐姐还会拔几棵艾草,揪几片柳叶插到自己和母亲的发际。

端午节母亲最忙,大清早就开始烙花馍馍,其实就是各种不同形状的烙饼,有荷包、蝴蝶、蟾蜍、十二生肖,都是把面擀成饼状,用顶针、剪刀和梳子压出各种花纹,剪出各种寓意吉祥的动物和水果,放进锅里烙熟,再点上红、绿色彩,花馍馍就做成了。

只要花馍馍出锅上了色,我就急着用花线串起来,挂到脖子上在村里炫耀,与小伙伴比谁的好看,谁的多,比够了再大饱口福。

吃甜醅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象征着日子越过越甜。端午节前3天,母亲备好的莜麦放在簸箕里,用手掌搓到细皮褪尽,与小麦一起淘洗干净,放入开水锅里煮熟,盛出摊在案板散热,再拌入酒曲,装盆,用纱布蒙严实,盖上小被子,放在灶头前或者热炕上发酵。

端午节那天,甜中带酸、淡淡酒香的甜醅盛入碗中加上凉白开,就着花馍馍就是一顿饭,喝一口甜醅水,消暑解乏,清爽一天。

端午节仪式感最强的,当属绑花线和戴荷包。母亲给我们姊妹几个做好了吃喝,就把全家人叫到一起绑花线。五彩的丝线用拧车拧紧,搓成五颜六色的彩绳,母亲给全家每个人的手腕、脚腕、脖子上绑花线。

除了绑花线,还要给我和姐姐绑荷包。那是母亲平日里做衣服剩下的边角料,用针线缝制成十二生肖、花鸟虫鱼,填充棉花、香料、香草。我和姐姐每人脖子上或者衣领第一个扣子上,都会挂着各种各样的荷包,低头间,淡香萦绕。

看到母亲为我们姐弟几人绑好花线,戴好荷包,父亲会给我们姐弟耳窝里抹些雄黄,“抹上雄黄,走路蛇就不会咬,虫子也不会钻到耳朵里去啦。”父亲一面抹着,一面给我们讲些传说。

绑好的花线不能提前取下来,要等到农历六月初六,才能剪下来扔到房顶之类的高处,喜鹊会衔走给牛郎织女搭桥,好让牛郎织女七月初七相会。

儿时老家的端午节,是美食的端午节,也是幸福的端午节,更是母亲味道的端午节。

2024-06-07 新疆乌鲁木齐 邹建奇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73540.html 1 神秘的仪式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