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童年,是在上个世纪70年代度过的。有一天,我听见邻居说端午节到了,他家要包粽子吃。我就问:“什么叫粽子?”邻居说:“有枣子,糯米,花生,用苇叶包在一起的,好吃极了。”
我急忙跑回家跟父母亲说:“爸,妈,端午节到了,我也要吃粽子。”父母面露难色说:“过什么端午节,粽子有什么好吃的。”
我一听就急哭了,“我要吃粽子。”两个哥哥也跟着小声嘟囔着说要吃。父母无可奈何,商量着去亲戚家借点米、枣什么的。
父亲吃了中午饭就出去了,我们哥仨就在大门口等,到天黑才把父亲盼回来。可父亲却说把借到的枣弄丢了,只剩下了一小袋米。
我失望地问母亲:“妈,没枣还好吃吗?”母亲不答话,就不停地数落父亲,“你一个大活人,怎么会弄丢的?丢哪里了?”
父亲懊恼地说:“记不清了,已经回去找了一遍了。”母亲不断地责问,后来跟父亲吵了起来,吵得很凶。看着父母要打起来,吓得我们哥仨都躲在一边,默不作声了。
再后来,父母一同出去找那丢掉的枣去了,一直到半夜才回来,也没有找到。
第二天,我们醒来的时候,母亲已经把粽子煮熟了。粽子里面只有白色的米,没有邻居说的枣和花生什么的。我咬了一口,甜滋滋的,肯定是放了糖精的。狼吞虎咽地吃着,抬头看看父母还在生气的样子,父亲铁青着脸,母亲哭红了眼睛。我顿时觉得不是滋味,再也吃不下去了……
如今的端午节,我都去超市买几个最贵最好的粽子给父母送去,更忘不了给我儿子讲当年的故事。看着儿子半信半疑的神情,我想:那些岁月对于现在的孩子就是一个传说,我要做的就是热爱今天的生活,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