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杜文闻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面对新问题、新需求,国企接续奋斗,全面发力,用新举措开创新未来。
5月28日,记者来到刚建成的邹城市城前镇污水处理厂,一个个处理池,一行行排水管,设备平稳、高效地试运行。原本具有异味、浑浊的生活污水,经过专业的工序处理后,变成清澈、无异味的达标生态水。
“以前,我们村里也有自己的污水处理站,不仅处理效果欠佳,而且机器噪音太大了,严重影响村民休息。镇上集中收集污水、处理污水后,既节省了每月3000多元的电费,也省下了机器的维护成本。”城后村党支部书记徐守会告诉记者,现在的居住环境比以往好多了,生活质量提高了一大截。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内容,为切实推进城前镇人居环境整治,山东公用投资建设了城前镇污水处理厂。投资金额3500万元,处理规模每天2500立方米。“目前污水处理厂覆盖了73个村,能够满足城前镇的生活污水处理需求。”山东公用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董事、副总经理刘旭向记者介绍道,项目采用“格栅+调节池+AAO生化池+二沉池+絮凝沉淀池+砂滤罐+接触消毒及巴氏计量槽”生产工艺。出水水质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排放标准,处理后的尾水实现综合回用或排放至城郭河。污泥经过新型一体化深度脱水系统处理,再进行外运无害化焚烧。
在城前镇“两山两化”共富实践样板区,记者实地探访了灵泉山茶文化产业园。绵延的山丘上茶树葱茏,风光如画。
“以前这里种的都是土豆、花生,从来没想过还能种出茶叶。”石门村村民望着眼前郁郁葱葱的茶树说道,经过精细处理的有机茶叶销往全国各地,茶产业正逐步成为农民致富的新引擎。
据记者了解,茶园采取“党组织+合作社+公司+农户”的运作模式,由石门村党组织领办茶叶种植合作社,吸引130户群众将土地打包入股,并交由山东灵泉茶业有限公司管理运营。茶园总投资8000万元,其中包含乡村振兴专项资金、22个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等上级扶持资金1560万元。
目前,茶园出品的茶叶每斤均价在600元左右,2023年为石门村增加集体收入94万元,22个村获得60万元分红收益,130户群众户均项目分红5000余元,带动410余人就近打工增收,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集体受益的“多方共赢”。
走进灵泉湖渔业公园,一个个圆形养殖桶整齐排列,工人们正忙着将捕捞的鱼装车运输。刘旭表示,水产养殖使用循环集约化的养鱼新法,以现代科技驱动渔业养殖升级。该项目建设工厂化淡水养殖大棚8座,陆地循环水养殖桶177套,可年产鲈鱼、鳙鱼45万斤,新增就业岗位40余个,增加村集体收入200余万元。
“国企助力乡村振兴活动以来,山东公用三次到镇实地调研,与我们在渔业养殖、农产品加工、污水治理等方面形成了共识,为城前镇的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城前镇人大副主席孟强告诉记者。
在谈到如何推动城前镇产业发展时,刘旭表示,山东公用积极探索发展新路径,立足城前镇的资源特点、发展优势,商业集团将在利客商超内布局城前镇特产专营店、利客茗茶自营店,宣传推广城前镇农产品。依托利客海洋世界项目,与城前镇在文旅项目方面深度合作。环科集团将在渔业项目技术指导、水产品深加工、产品线上营销方面与城前镇进行合作,打造富民增收和产业发展的乡村振兴新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