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宁6月4日讯(记者 杜文闻)今天上午,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政策例行吹风会(第8场)——解读济宁市《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实施方案》,并介绍有关情况。
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我市先后治理完成小流域218条,建设小型蓄水保土工程793个,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87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持续呈现“双下降”,2023年全市水土保持率达到91.68%,有效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人居环境,促进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得到全面执行,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防控。获评国家级水土保持示范5个、省级水土保持示范4个。省级水土保持规划评估实施情况连续五年被评为优秀等级。
根据中央和省委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文件精神,近日,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对于加快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水土保持工作格局,推动新时代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实施方案》充分结合我市实际,进一步明确了水土保持任务目标、措施办法、责任分工等,全文共六部分。一是总体要求,明确了总体目标和分阶段目标任务,即加快构建水土保持工作格局,全面推进水土流失防治和水土保持监督管理现代化。到2025年,全市水土保持率达到92.14%,到2035年,全市水土保持率达到94%。二是全面加强预防保护,抓好水土流失源头防控,分类分区提出管控要求,优化水土保持生态保护格局,加大重点区域的预防保护力度。三是依法严格水土保持监管,健全监管制度、完善工作机制、创新监管方式,深入推进“互联网+监管”,严格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要求。四是推进治理提质增效,统筹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打造生态清洁小流域样板。五是夯实水土保持基础支撑,包括完善水土保持规划体系,强化水土保持规划实施评估,全面加强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加大水土保持科技支撑等内容。六是提升组织保障能力,包括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目标激励、加大投入保障、加强宣传教育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