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前。
在一间四壁透风的小木屋里,一声响亮的啼哭打破了夜晚的宁静,一个早产男婴呱呱坠地。
孱弱的母亲没有一滴奶水。孩子哭闹不止。母亲找来一只奶瓶,灌了米汤代替乳汁。儿子含着奶嘴,立刻安静下来。
可怜孩子还在娘胎里就没了父亲,只有母子相依为命。每天,母亲一边给孩子喂奶瓶,一边轻轻地唱着那古老的歌谣。歌声饱含了母亲深深的爱,也浸透着数不尽的辛酸。
伴着歌声,儿子度过了快乐的童年。
三十年前。
儿子意外受伤,落下了后遗症,智力如同三岁幼儿,朋友纷纷远离,媳妇也带着不满周岁的孩子远走高飞。
母亲躬着身子,一步一挪地把儿子从医院里背回了家。
儿子不吃不喝,哭闹不止。母亲忽然明白了,找来一只起奶瓶,送到儿子嘴里。儿子含奶嘴,立刻安静下来。
时光好像一下回到三十年前。每天,母亲给儿子喂奶,替儿子擦洗,教儿子呀呀学语,为儿子祈祷祝福;每天,破旧的小木屋里又响起了那古老的歌谣。
这歌声里饱含了母亲深深的爱,也浸透着数不尽的辛酸。
春去秋来,寒来暑往。儿子一天天好起来,母亲的腰一天比一天弯。
十年前。母亲中风,留下后遗症。智力如同三岁幼儿。她不吃不喝,哭闹不止。儿子忽然明白了,找来一只奶瓶,送到母亲嘴里。母亲含着奶嘴,立刻安静下来,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每天,儿子给母亲喂奶,替母亲擦洗,教母亲说话,为母亲祈祷祝福;每天,破旧的小木屋里又响起了那古老的歌谣。
这歌声饱含了儿子深深的爱。母亲在歌声中,度过了快乐的晚年。
一年前。
儿子为母亲过完八十五岁生日。当晚,母亲带着幸福的笑容,在睡梦中安祥地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