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1日
首页
第07版:

花开时节

范中超

故乡种棉花,已有三十多年了。

曾经,因水源的馈乏,原本的水田纷纷改成旱田,棉花渐渐替了大豆、玉米。我也长大,跟着父母进棉田薅草、打杈、掐顶、捉虫、摘花……

母亲为着改变家境,毅然将所有的地都种上棉花。可是棉田难管,母亲不得不东打听、西问问,什么时候打药,什么时候施肥,什么时候掐边枝……最难的还是打药。母亲,根本不能把几十斤的喷雾器背到肩上。试了多少回,母亲总算有了背起喷雾器的办法,先把它放在沟渠堰顶上,小心的蹲到沟渠底,双手穿过喷雾器的背带,然后,再扶着地,缓缓地站起来……母亲是那样的缓慢,毕竟那时她已经五十多岁了。母亲背起沉重的喷雾器,也就背起了这个家。

人勤地不懒。因为母亲,每年我家棉花的坐桃率都不比别人家差。每每听到别人夸赞我家的棉花,谁又知道这收获的背后,母亲付出多少的艰辛啊?

不觉,又是一年金秋,故乡的棉田,又到了花开的时节……

花开时节,是个浪漫的词,充满着诗情画意。然而,对故乡的人们来说,它是个劳动节,是个抢收的日子,容不得闲人。曾经的日子里,蓝天下面人倍忙,田间处处是乡邻们忙碌的身影。男女老幼进了棉田,每一棵棉花,都成了心中的摇钱树。看着满地白花花的棉,人们早都忘记了疲惫。花开天下暖,喜悦更不由地爬上眉梢。人们来去匆匆,不停地在棉田穿梭。收获的日子里,各家都马虎不得,遇到连绵的阴雨,不一定有好棉花了。

多少个夜晚,人们跟随月光的脚步,再次回到棉田。若不是因为疲惫,我更喜欢在夜晚摘花。当银蟾光满,花是白花,像雪一样白,白得耀眼,总能清晰地指引着采摘的方向。夜的棉田里,少了白天的“秋老虎”,玉露生凉,棉花壳也不再那么坚硬,更得心应手;再有草丛间的鸣虫唱晚,在这样的境遇里摘花,又何尝不是一种浪漫。

只是,太多的时候,远超过承受的劳作,谁有心享受那份田野之美。每当此时,“骑马坐轿,不如睡觉……”成了孩子们嘴中的口头禅。孩子们当然是有话外之音的,盼望从大人的约束中解脱。可花开的日子里,故乡真的容不下闲人。不管你是大人还是小孩,忍耐都会用到极致。

忙归忙,若明天上学,大人还是乐意地赋予孩子们早睡的权力。毕竟田间永远没有忙完的时候,再忙也不能误了孩子明天的上学。曾经的日子里,即使等到白露成霜,棉花还未摘完的人家有的是。

作为农家子弟,这都是我熟稔的。像其他的孩子一样,随着一年年的花开,我渐渐长大。直到有一天,怀揣梦想拼博远方的时候,曾经在家随人们摘花的一幕幕,都化作刻骨铭心的记忆,留在了内心深处……■苗青 摄影

2019-10-11 范中超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7209.html 1 花开时节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