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年“五一”节,带着深深的眷恋和思念,重游嘉祥。
嘉祥是孔子弟子曾子的故里,儒家文化发源地之一,自古就有嘉山祥水的美誉,是传说中发现麒麟的地方,处处呈现祥瑞之气。
嘉祥是中国四大青石产地之一,石雕艺术源远流长,数不尽的石雕企业密布道路两旁。
据说嘉祥有99座山,从县城南行10公里,来到山间一片平坦之地,在绿树掩映之间,有一处广场和一座小院,这就是闻名中外的武氏祠。
武氏祠面积不大,建筑也不起眼,但在中国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武氏祠虽然只是武氏家族墓地前供奉祖先的祠堂,但它精美的石刻,记录了东汉以前的历史文化,是中国造纸术出现前的石刻传记,素有石刻《史记》之称,为研究东汉以前的社会文化提供重要科考依据。
走进大厅,一对石阙和石狮默然耸立,这是中国最早的石阙和石狮。再向里走,是一出四合院,正面大厅的四周布满画像石。这些东汉时期的汉画像石,生动记载了不同时期的典故。三皇五帝、天文地理、战争、贵族生活、出行场景,孔子拜老子图、荆轲刺秦王、水陆战图、北斗七星图、狩猎图等,绘尽了东汉以前的历史画卷。
透过汉画像石,仿佛看到孔子并没远去的背影,荆轲刺秦王的威猛和秦王的惊慌失措,汉代生活画卷更是历历在目。
多年前,我曾陪同80岁高龄的山东大学历史系吕伟俊教授参观,他曾感慨说:“这里的一砖一瓦都是宝,一定要保护好。”
走出武氏祠,南行10公里,就来到了儒家文化圣地——曾庙。这里是纪念孔子弟子曾参的地方,坐落在嘉祥南部山区南武山南麓,依山而建。虽是明清重建,但气势宏伟。
曾庙主建筑厅前,有乾隆御笔碑亭,内有《曾子赞》碑。曾子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孔子弟子三千,七十二贤者,在曾子出生地嘉祥立庙,足见曾子在儒家思想传播中的历史地位。曾子主张以孝立天下,“吾日三省吾身”,著有《大学》。
在返程途中,偶过法云寺,游人如织,又为嘉祥增添了一抹浓郁的儒释文化融合的气息。走出法云寺,沿曲径顺阶而下,是一片开阔之地,四面群山环绕,这就是西周时期焦国都城所在地。
西周初期,周武王分封天下,“神农氏姜姓”受封于此,始称"焦国”,现有焦城村。虽然历史淹没了古城踪迹,但当地尽人皆知焦国旧址,每个人都能讲出古老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