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宁讯(记者 胡碧源)5月15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济宁工匠”申报选树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介绍济宁市培育选树“济宁工匠”,助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自2019年以来,市总工会联合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全市范围内深入实施“济宁工匠”建设工程,每年开展“济宁工匠”选树命名活动,一大批工匠人才不断涌现。实施“济宁工匠”建设工程5年来,我市累计选树“济宁工匠”115名。来自华电国际邹县发电厂的“设备医生”曹景芳等4人获评“齐鲁大工匠”,来自山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的高级技师杨志等20人获评“齐鲁工匠”,2人获评“山东手造工匠”,2人获评“齐鲁巾帼工匠”。另有2人获评“山东交通工匠”。
市总工会联合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济宁工匠”建设工程实施意见》,面向全市各行各业在生产服务一线从事岗位操作的高技能职工,开展“撸起袖子加油干、争做时代好工匠”活动,实施“百千万”工匠培养计划。按照推荐标准、条件和有关要求,对推荐人选严把标准条件,严肃认真筛选,严格规范审核,推动形成“市(产业、大企业)、县(市、区)、企业”三级联动、梯次培育工匠人才的工作格局。
“济宁工匠”申报选树坚持面向基层一线职工,推荐人选不受年龄、性别、学历、职级、职称、工作年限等条件限制,采取自下而上、逐级推荐、专家评审、组织审定的方式进行。全市各级工会和有关社会团体通过专题宣传、技能竞赛、创新成果展和“寻找身边能工巧匠”等多种形式,广泛发动、挖掘并择优向市总工会推荐工匠人才,经过评审遴选、现场考察、集体研究等程序,确定“济宁工匠”名单。对“济宁工匠”的命名人选,市总工会一次性给予奖金6000元,并优先安排参加市级劳模疗休养、健康查体等活动。符合条件的,按程序申报授予济宁市五一劳动奖章,并可作为市级典型推荐参与更高层次先模人物的评选。2023年底,市产改联席会议办公室出台了《关于加强全市工匠学院建设的意见》,计划用三年时间挂牌20个左右市级工匠学院,市总工会给予每个工匠学院20万元一次性补助资金。目前,全市已建成市、县级工匠学院9所,为推动济宁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技能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