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8日
第03版:

任城乃至济宁的李白文化发展前景为人瞩目

本报记者 刘帝恩

5月11日下午,济宁市任城区李白文化研究学术辅导报告会和李白文化交流研讨会举行。

国家图书馆原馆长、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教授、著名文史专家詹福瑞首先作了报告。詹福瑞表示,济宁的文化大体可概括为三种。一种是运河文化,一种是儒家文化代表的礼乐文化和政治文化,还有一种就是李白文化代表的诗歌文化和士人文化。政治文化和士人文化相互补充、激荡、融合,推动中华民族文化源源不断地向前发展。由此可见,济宁文化其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李白在济宁生活了23年,在这里娶妻生子,度过了他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可以说济宁是李白真正的家。

中国李白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钱志熙表示,这是他第一次来济宁,收获很多。李白的人生理想的表述和实际的追求过程值得关注。李白的人生理想,可以细分为三点,即政治理想、隐逸求仙的理想和文学理想。这三点对李白诗词创作道路与艺术理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人民文学出版社总编辑管士光作了题为《李白诗文集的整理与流传》的报告。他表示,“天生我材必有用”等李白的诗,时至今日仍然能代表我们想说的话,可见李白诗歌的重要性。唐代诗人众多,但读李白和读其他人的诗感觉是完全不同的,李白的诗词中有触碰心灵深处的东西。

在随后的李白文化交流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就李白寄家济宁时间的界定,展馆展示内容,李白文化与研学、文创产品等深度融合,以及“讲好李白故事,打造任城文化新亮点”作了专题发言。

詹福瑞表示,济宁就是这样有代表性的城市。李白既有出世的理想,也有大济天下的理想,这些都是极具代表性的。抓住这些关键节点,任城乃至济宁的李白文化一定可以有大的发展。

钱志熙表示,济宁本地的学者对李白研究很深刻,很多东西不来济宁是感觉不到的。外地人由于口音、地缘等因素,对于李白的研究只从文献中获取,而济宁专家可以有“实感”地体会,甚至在李白曾经驻足的地方考察,这是济宁的特殊优势。对于李白的研究,还应当以真实的文献材料为准,“一分材料说一分事”,保留历史原貌。

管士光表示,应该立足济宁任城,放眼全国。首先要做好李白相关资料和文献的整理,另一方面要将研学、文创产品和理论探索结合起来,做好推广普及。

2024-05-18 本报记者 刘帝恩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71901.html 1 任城乃至济宁的李白文化发展前景为人瞩目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