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7日
第01版:

优化资源配置 促进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

■本报记者 刘传伏 本报通讯员 陈勋

走进鱼台县张庙小学,曾经的教室、操场被改完成为繁忙的工厂,工人、车辆穿梭其间,一片繁忙景象。原学校现已引进9家快递公司、网络直播带货公司和预制菜中央厨房产业项目入驻,每年为村集体创收租金28万元,为附近村民提供了40多个就业岗位,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有效带动了村庄发展。

随着人口形势变化,基础教育学龄人口规模和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如何提前布局、优化调整教育资源配置,成为当前谋划教育发展的重要课题。

近年来,我市以学生享受优质教育为目标,实施义务教育资源整合三年行动计划,整合撤并部分小散弱学校,实现义务段学校规划布局优化、办学条件优良、教师素质优秀、校园环境优美、教育水平优质的五优目标,优化了县域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促进了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不断提升。

落实助学公交和校车服务,解决学生上学远的问题。参照主城区、鱼台县典型经验做法,在各县市区推进助学公交、定制公交普及。优化乡村交通,印发了《关于优化乡村中小学校交通服务的通知》,计划通过优化乡村公共交通、专门配备校车、开通助学公交和定制公交等方式,确保在2024年6月份前学生上下学交通服务全部保障到位。截至目前,全市配备校车1326辆,助学公交447辆;共服务学校610所,服务学生6.6万余人。

加大食堂和配餐服务,解决中午接送问题。将学校食堂建设和有需求的学生配餐全覆盖纳入政府民生实事强力推进。义务段共有供餐学校666所,其中食堂供餐488所,校外集中配餐178所,服务学生38.12万人。全面落实食品安全校长负责制,实行校长集中用餐陪餐、班主任轮流陪餐“双陪餐”制度,创新“双总监、多安全员”管理制度,实行“日控周查月调度”,“互联网+明厨亮灶”建成率、覆盖率、在线率实现3个100%达标,确保学生在校饮食卫生安全。

实施“百强乡镇中小学”创建工程,解决乡村学校办学质量差的问题。每年坚持开展城乡一体化教研活动,加强城乡教学、教研工作交流,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开展乡村学校教研改革项目和规划课题研究,设立乡村教研改革项目实验校和实验区,提高乡村学校教研水平和科研能力,全面提升了学校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实现了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双百工程”自2021年5月启动,2023年12月底全面完成200所“百强乡镇中小学”创建。

建立常态化校长教师交流机制,解决城乡教师交流不畅问题。深化“县管校聘”管理机制改革,完善交流轮岗保障与激励机制,将到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1年以上作为申报高级职称的必要条件,每年义务段校长教师交流轮岗4000人以上。鱼台县通过实施“县管校聘”,发挥编制资源效能,中小学校数由83个减少为27个,机构数减少67.5%,精简的编制供统筹使用,教师资源配置更加合理。

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和乡村教育振兴优化改善办学条件工程,解决乡村学校办学条件差的问题。乡村教育振兴优化改善办学条件工程,目标是2025年底前所有学校幼儿园达到省定办学条件标准;2027年底前所有学校达到省定Ⅱ类办学标准,所有乡镇中心幼儿园达到省级示范幼儿园标准。2021年以来,全市累计完成投资29.56亿元,新建、改扩建校舍建筑面积57万平方米,购置教学仪器设备6082台套农村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提升显著,促进了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

截至目前,我市已优化整合农村小散弱中小学349所,节约土地资源5148亩,校舍66.97万平方米;37011名学生到更优质的中心校就读;3960名教师县域内统筹调配。撤并学校生均公共经费和教师支出每年可节约财政资金6.05亿元。

2024-04-27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69599.html 1 优化资源配置 促进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