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宁讯(记者 胡碧源)4月25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4场)。介绍济宁市知识产权工作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2023年,我市扎实推进知识产权强国、强省战略实施,全链条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水平,坚持高位推进,持续完善知识产权制度体系,优化知识产权资助政策,建立并完善高价值专利培育机制,面向十强产业实施高价值专利培育项目。截至2023年底,全市有效发明专利7420件,同比增长31.7%;高价值发明专利2791件,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3.34件,同比增长38.3%。
实施商标品牌战略,有效商标注册量超过11万件,同比增长8.64%;拥有地理标志产品9个,有效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30件。坚持改革创新,扩大专利开放许可和专利产品备案,加快“沉睡专利”价值实现,2023年完成开放许可声明数量288件,达成数量48件,惠及中小企业347家。
坚持协同共治,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持续加强。法院部门推进知识产权“三合一”审判机制改革,公安机关持续开展“昆仑行动”,检察机关完善“捕、诉、监、防、治”全链条一体化综合司法保护体系。部署开展剑网、铁拳、蓝天、龙腾等各类专项行动,制定知识产权案件繁简分流机制。济宁市加入晋冀鲁豫四省十九市知识产权执法协作、淮海经济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和行政保护联盟等跨区域保护机制。
坚持渠道畅通,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日益优化。建立联系企业工作机制,设立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受理窗口、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济南代办处济宁工作站,优化“济宁市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功能,健全完善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工作机制,有效提升出口企业知识产权纠纷应对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