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新中国迎来了70周年华诞。70年来,辉煌的成就和生动的实践,印证了坚持改革开放和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我国社会保障不断改革、发展和完善,发展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城镇到农村、从职业人群到城乡居民,建立起来了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保障安全网。我是一名新时代的基层社保工作者,也是一名80后,参加工作十五年来,我为社保事业不断完善而感到骄傲。
社会保险工作全部对象涉及到人,与群众利益紧密相连,社会高度关注。作为一名任城区社保中心基层工作人员,平时接触最多的就是同退休职工打交道,开展领取社会保险待遇资格认证工作。社会保险待遇资格认证的初衷是防止有人冒领养老金。如果老年人离世后,亲属没有及时将信息上报,或者故意漏报、瞒报,仍然以老年人的名义变相冒领养老金,这是违法行为,危及社会保险基金安全,侵害每一个参保人员的利益。很多年来,退休人员都要在规定时间内去进行集中认证,以证明自己具备正常领取养老金等社保待遇的资格。而广大退休职工年龄大,身体差,出门不便,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点集中认证,既耗时,又耗力。比如,退休人员人户分离、异地居住的增多,异地居住的老人认证更加不便。社会保险待遇资格认证工作是社保工作中的难点也是工作中的痛点和堵点。
2019年以来,按照人社部文件精神和任城区委、区政府关于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放管服”改革精神,针对全面领取社会保险待遇资格集中认证工作不够人性化的问题,任城区社保中心把全面取消领取社会保险待遇资格集中认证作为加强社保改革工作作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创新服务手段,构建以信息比对为主,退休人员社会化服务与远程认证服务相结合的认证服务模式,“寓认证于无形”,不再要求参保人在规定时段到指定地点进行集中认证,真正做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实现在全区范围内全面取消领取社会保险待遇人员资格集中认证。
全面取消领取社会保险待遇资格集中认证,是区社保部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和“互联网+政务服务”要求的具体举措。任城区社保中心取消让退休人员跑腿自证领取待遇资格的做法,大力推行“互联网+人社服务”,努力实现“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让群众对社保服务感到贴心、舒心、暖心。构建以采用数据共享比对手段实现静默认证为主、依托人脸识别技术(手机APP)或“异地退管系统”实现漫游认证为辅、简化社区认证流程和提升社区服务水平,同时在全市首次做到把认证资格权限下放到全区15个镇、街人社所,方便了群众工作,构建了新型资格认证体系,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还定期与公安、民政、卫生计生等有关部门进行业务协作,实现部门信息共享,逐步实现按月比对,做到及时核查落实,实现认证工作常态化。同时,结合医保住院等需要核实身份的特点,对辖区内待遇领取人员就医住院等情况进行痕迹认证。重点推行“手机APP远程自助认证”服务,使广大参保人员不受时间空间的局限,尤其是异地居住待遇领取人员,力求待遇领取人员就地即可完成认证,避免返回参保地认证的现象。对于信息比对不能确认待遇领取资格、存在疑点信息的人员,由待遇领取人员原单位、街道(乡镇)、村(居)、社区(含企业社区)通过走访慰问、文娱活动和日常服务等“温情认证”方式进行信息核实,能确认其领取资格的视同通过认证,对行动不便者主动提供上门服务,变“你找我”为“我找你”,由“坐门等人”认证变为“主动服务”认证,让认证对象感受到服务带来的关怀和温暖,真正实现静默认证。对于异地居住人员疑点信息,请求居住地社保经办机构协助认证或上门实地核查。同时,印刷宣传资料3万余张,并通过媒体、报纸对“手机APP认证流程”等“静默认证”方式进行了广泛宣传。
任城区社保部门全面贯彻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深入开展行风建设,大力推进“减证便民”行动,坚决破除群众办事中的痛点、难点和堵点,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优化服务,让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通过全区社保人的共同努力改善参保人员社保服务体验,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我们每一个社保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祖国70华诞献礼。(任城区社会保险事业中心 刘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