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09日
首页
第04版:

沈旸副教授以《垂教于世:儒礼的场域与乡愁的居所》为题开启此次专题系列讲座第四讲。他指出,从历史上看,孔庙在古代城市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学与庙唇齿相依,因而孔庙不可孤立观之。在孔庙研究中,分析人的活动,特别是祭祀活动,是了解孔庙空间组成及与城市关系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沈旸副教授通过梳理建筑史学层面的孔庙形成与发展,并由中央官学孔庙解析历代都城空间,展示了孔庙建筑系统的生长过程,以及孔庙介入城市的共性与多样性。

沈旸副教授还提出,描述和廓清孔庙建筑系统形成轨迹并不是最终目的,在古代建筑与城市认知的视野下,对于“孔庙扮演的城市角色”这个命题,除了其自身逐步形成的象征意义之外,与城市的互动方面,则当结合具体的社会和文化背景,选取不同的观察角度,截取不同的城市断面,在广泛的城市或区域个案中去寻求答案。为此,他以淮扬、南京、北京三个案例为重点,阐述了基于不同的城市文化背景,孔庙所扮演“城市角色”的复杂性。

(沈旸: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

2019-10-09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6849.html 1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