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梁山讯(通讯员 高鑫鑫)近年来,梁山县聚焦“抓引领、抓队伍、抓服务”三项关键,在深化品牌打造、筑牢基层基础、优化社区治理上精打细磨,全面加强城市党建工作,群众满意度、幸福感持续提升。
打造党建品牌,引领治理新格局。指导城市社区党建工作阵地提档升级,形成“居民说事、社区议事、协同办事”“0537有事找书记”“万家帮帮万家”等城市基层党建服务品牌;加快推进红帆驿站建设,统筹用好社区综合服务用房、物业服务用房及其他闲置场所等资源,通过新建一批、改扩建一批、配套完善一批等方式,全域覆盖城区网格。坚持边建边总结边推广,持续发挥“红帆驿站”服务居民、服务员工、服务群众职能作用,全面提升阵地综合质效。在居民小区,以“红帆驿站”为中心向外拓展辐射,把服务阵地延伸到最后一百米,打造群众家门口 “服务站”,构建“5分钟便民服务圈”。2023年以来,全县90个居民小区“红帆驿站”共开展便民服务3200余次,受益群众1万余人次。
加强阵地建设,提供服务新体验。加快多网深度融合,整合综治、警务、城管、创城等各类网格,依据服务人口、地缘经济等因素重新“划网定格”,全覆盖城区96个居民小区;启动城区网格“红帆驿站”星级化评定管理行动,建立“红帆驿站0537”运行维护评估验收体系,指导街道社区高标准创建运行“红帆驿站”106处。根据社区网格承载服务居民户数进行动态增补,以县级财政预算兜底保障为主,党费补助、集体补贴、社会捐助等为补充,为城市网格党组织规范落实3000元网格党建工作经费。明确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专项经费可向网格党组织阵地建设等项目适当倾斜,各级投入至社区经费,原则上由街道党工委统筹安排,社区党委统筹承接。
建优名师工作室,培养社区新头雁。从经验丰富的街道班子成员、社区党委书记、社区“两委”成员等群体中选配社区名师工作室导师团队,建立导师库。各街道结合社区特点举办各类培训、教育活动。制定后备干部导师帮带跟班计划,实现导师与后备干部“一对一”结对帮带。网格党支部推行每月10日“居民说事”制度,通过“书记直通车”工作载体,面对面倾听群众诉求,帮助解决困难和问题,累计开展议事协商500余次,解决居民急难愁盼问题80余项。